走进建湖九龙口淮剧小镇:赏非遗之美 看奇绝之技


来源: 欧洲侨报   时间:2023-06-11 00:23:30





    欧洲侨报讯(文:吕申军 王春雨 卜菁 杨先锋)建湖是淮剧的发源地。为传承好这一国家非遗,当地以获得文华奖的淮剧《小镇》为蓝本,在保留沙庄古村部分民居基础上,“修旧如旧 建新如旧”打造“淮剧小镇”。漫步其中,随处可见冠服馆、水袖巷、老戏台等淮剧文化元素,而湛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水面更显出当地生态特色。
      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发源于苏北里下河一带,以建湖方言语音为基调。2017年,建湖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授予“中国淮剧之乡”。
      以传统戏曲碰撞现代文旅,融入当代生活,让淮剧小镇“破圈”有腔调。淮剧小镇立足于建湖九龙口沙庄古村的地理历史风貌,以获得国家文华奖的淮剧《小镇》为蓝本,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旧”思路改造而成,原汁原味再现了里下河地区的风景、人文和生态,凸显“戏在村里,村在戏里”的独特精神内核。“我们把沙庄古村作为非遗文化的集中展示地,让游客们看到淮杂文化的前世今生,沉浸式体验非遗奇绝之技,让全民能够共享非遗文化盛宴。”淮剧小镇“镇长”孟啸表示。
      一步一景,一曲一舞;淮音悠扬,水袖传情。游客在九龙口淮剧小镇沉浸式享受淮剧文化大餐《小镇有戏》。剧情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交织,这样的淮剧秀演每天都在精彩上演。建湖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理办主任唐城说,淮剧沉浸式表演是淮剧小镇“非遗+旅游”的尝试和创新。游客可以穿行在演员之间,近距离进行互动。沉浸式演出,从台上搬到台下,游客在小镇里游览时,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欣赏淮剧表演,从而感到处处有惊喜。
      建湖也是中国杂技之乡和以杂技为特色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湖杂技”以柔美婉约为主,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传承发展史。淮剧小镇也是展示建湖杂技的大舞台。
      “建湖杂技是建湖文化名片,是建湖人展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多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扶持下,建湖杂技人锐意进取、不负使命,在文化传承和做靓品牌上不遗余力,先后编创《小桥 流水 人家》《芦苇青青菜花黄》等四部大型剧目,原创作品《炼——倒立技巧》成功摘得中国杂技比赛最高奖‘金菊奖’。”江苏省杂技团副团长金重庆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拼搏奋斗、不断创新,加强“建湖杂技”活化传承和品牌打造,注重技术更注重艺术,用杂技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用味道记住一座城市,用美食传承一方文化。在淮剧小镇,游客对当地特色小吃藕粉圆子赞不绝口。“藕粉圆是建湖地方传统名小吃,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外观润滑透明,外皮晶莹剔透,入口有嚼劲,寓意佳偶天成、圆圆满满,凡是吃过的人都对它回味无穷。”建湖藕粉圆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单桂洲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维系文化传承和精神根脉的重要载体,是构建新时代精神文明、打造国家软实力不可或缺的资源。一直以来,建湖高度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普及非遗保护知识,健全非遗保护工作机制,汇聚各方专业人才参与非遗保护工作,不断推进非遗事业健康发展。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保护项目2项,省级“非遗”名录保护项目2项,市级“非遗”名录保护项目13项,县级“非遗”名录保护项目19项。建湖将久久为功做好非遗保护和创新传承,常态化开展       淮剧进村庄进社区进校园、杂技村村到校校到等活动,让非遗走入日常,非遗传承进入万家,让非遗在当代继续焕发新活力。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独家视频 | 习近平:中美双方应该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独家视频 | 习近平:中美双方应该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