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春天丨当亚冬会遇上中国年

“到广东过大年”如何转化为文旅竞争力?业内行家解析来了

浙江吴兴:沉浸式科技体验 热热闹闹过新年

该出手时就出手!春节广东人这项“发财就手”赛博能力全国第一

广东“新春第一会”今天召开,为何选定这个主题?

(China Economic Roundtable) Chinese post growing interest in ice, snow fun as life gets better: experts

“到广东过大年”如何转化为文旅竞争力?业内行家解析来了

发布时间: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游客为何爱到广东过大年?今天来听文旅行家说——

这个春节“黄金周”,凝集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广东文旅,将“过大年”转化为文旅竞争力,用独家流量密码持续催旺湾区旅游。

 广州长隆大马戏新春花车巡游 景区提供

羊城晚报专访学者行家,继续解码。

他们认为,广东文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多元形象,“丰俭由人”的市场特性,引客入粤的新潮方式,“粤式服务”的强劲基础,正是吸引文旅流量变存量的关键。

业内也从春节热潮看到了广东文旅的新机遇,不仅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也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文旅融合”的广东样本。

“非遗版”春节支点,撬动全球共鸣中华文化

在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李军看来,近年来,广东以非遗为魂、文化为核、政策为翼、创新为脉,构建起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立体生态。

“‘请到广东过大年’的成功,不仅在于短期的流量爆发,更在于通过文化认同、产业升级与国际化视野,将‘过年经济’转化为可持续的文旅竞争力,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文旅融合’的广东样本。”他回顾2025年春节长假,认为广东文旅以“非遗版”春节为支点,撬动了全球游客对中华文化的深度共鸣。

 朝阳桃园英歌队在文光塔下表演 记者钟振彬摄

无论是登上春晚、远赴德法演出的英歌舞,还是每日吸引近3万人次的粤港澳大湾区灯会,不难看出,广东正在通过“非遗+”模式,将传统年俗转化为文旅消费的强劲引擎。

李军表示,综观全省各地,以非遗为内核的文旅创新,既彰显了文化自信,又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年味”的独特体验。其背后,离不开广东“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多元形象,这成为吸引国际流量的关键。

李军特别指出,不再低调的广东文旅,通过“请到广东过大年”品牌战略的系统性布局,用宠粉活动、全域联动释放消费潜力、兼具科技感与仪式感的“粤式年味”,彰显了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广东范式”。

而全省21地市差异化推出“微度假”产品,如清远长隆森林探险、广州塔广场多元业态,形成“一城一IP”的文旅矩阵,正好满足了游客的多元化需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总结的广东文旅引爆春节市场的成功经验。

“粤式年味”品读岭南,成全新引客入粤方式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武文霞指出,“请到广东过大年”近年来日渐深入人心,感受“粤式年味”领略岭南文化,形成了全新的引客入粤方式,达到了春节假期吸引大量游客到广东旅游,持续拉动本地文旅消费的显著成效。

 正佳星球大唐千灯会吸粉无数 记者刘星彤摄

她介绍,近年来,广东不断深化文旅发展变革,持续推动文旅资源要素跨企业、跨产业和跨区域流动,积极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迭代升级文旅产品,不断壮大文旅新业态,刺激新消费、激活新动能,带动文旅新发展。

她观察到,广东以创新驱动文旅产品提质升级,各地文旅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依托文化场馆、景区景点、历史街区等场景,融入年俗、非遗文化元素,培育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因地制宜地打造了一批多元业态深度融合的新场景,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文旅产品丰富多元。

如春节烟花汇演融入无人机、灯光秀、动感音乐和视频投影等表演形式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拉长文旅产业链和价值链。

 深圳市民广场灯光秀 记者 钟振彬摄

在她看来,广东在科技产业发展上有着明显优势,因此,通过强化科技赋能,增强文旅产品沉浸式体验的新场景层出不穷,持续升级传统文旅产品和服务。广东文旅业界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了文化和旅游产业链上,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增强文旅产品的科技感和时代感。

“如各地陆续推出直升机低空旅游项目、博物馆的裸眼3D视听科技等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提高文旅产品的信息触达、供求匹配效率,优化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具体表现。这也是广东文旅发展的一大优势!”

慢生活新度假,“丰俭由人”共塑岭南新春

广东省乡村旅游协会专职副会长晏曾节表示,南国暖冬为广东春节文旅市场注入天然优势,尤为值得肯定的是,广东文旅向来有着“丰俭由人”的市场特性:相较于高端度假市场,广东构建起了多梯度消费体系——从星级酒店到特色民宿,从米其林餐厅到街头大排档,不同消费群体都能找到心仪选择,精准契合当下多元化消费需求。这也是广东新春文旅宣传片中所强调的“温度”的一种体现。

 东莞珊洲花市 主办方提供

“广东春节文旅市场好成绩,不仅是短期市场策略的成功,更是系统化产业思维的胜利。为全国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他认为,以“请到广东过大年”为主题宣传推介活动提前多月启动,体现出广东文旅部门巧妙借势气候红利。

 清远古龙峡新春非遗市集 景区提供

他介绍,县域文旅成为广东新春消费新引擎。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清远连樟村、梅州客天下等示范项目将农耕体验与非遗深度融合,开发出乡村慢生活度假产品。

而广东非遗年俗活动更是呈现破圈之势:潮州青龙庙会引入AR导览技术,佛山醒狮开发盲盒文创,英歌舞登陆央视春晚实现现象级传播......文旅部门搭建“非遗年货节”电商平台,让埔寨火龙、佛山彩灯等传统技艺走进现代生活,非遗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15%。

晏曾节认为,创新实践表明,只有将文化底蕴转化为现代体验,传统优势嫁接新兴技术,才能在文旅产业新赛道上持续领跑。

粤式服务强基础,游客“即时决策”也宾至如归

文旅专家、温泉度假酒店总经理李星凯认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这种特质不仅体现在营商环境,更深深融入文旅产业发展肌理,亦是“广东文旅温度”的一环。

“我们一定不能忽视,专业热情的从业群体构筑起了粤式服务基石,从星级酒店到街巷食肆,从业者以广东待客之道,为中外游客打造宾至如归的体验。”他所在温泉度假酒店春节期间的数据,印证了这份努力——持护照入境游客同比增长近3倍,来自中亚等新兴市场的游客群体尤为活跃。

他介绍,受益于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及“免签朋友圈”扩容,春节广东入境游订单猛增,白云机场等国际航空枢纽的流量优势正在显现。

他坦陈,文旅业界配套服务面临升级压力,“因此正在加强多语种导览系统、跨境支付便利化、文化差异服务培训等软实力建设。”如广州白天鹅宾馆等先行者已试点"国际宾客管家服务",通过定制化接待方案提升外宾体验,这种精细化服务模式值得行业借鉴。

 清远长隆 记者 邓勃 通讯员 邓泳怡

他指出,在5G时代催化下,旅游消费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例如2025年春节游客呈现出“即时决策”的新特征,超六成酒店订单产生于入住前24小时,较往年7天预订周期大幅缩短,也为能提供更完善服务的景点和地区增加了优势。

至于如何通过动态定价平衡供需、借助大数据预判流量峰值,已成为广东文旅行业必修课。而清远长隆等景区推行的预约制,正是应对市场变化的积极尝试,既保障游客体验,又提升运营效能,令假期文旅服务更完备。

文|记者 黎存根 刘星彤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浙江吴兴:沉浸式科技体验 热热闹闹过新年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