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冲击与共建:国际秩序“变”中解“困”
作者 张焕迪 苏婧欣
2021年,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格局加速演变。单边主义抬头,冷战思维复苏,国际秩序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各国应如何面对共同挑战,维护国际秩序?
美西方“战略”布局 国际秩序遭受冲击
2021年,正式就任美国总统的拜登力图重夺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拜登一方面接连派出副总统哈里斯、国务卿布林肯等“麾下大将”走访亚欧多国,行怀柔拉拢之策;另一方面又升级“四方安全对话”、建立名为AUKUS的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力图在多领域强化与盟友关系。而美国12月份主办的所谓“民主峰会”更是意图将世界一分为二,人为制造国际社会的对抗与分裂。美国一意孤行地推进美式“战略”,却为全球秩序带来了更多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
过去一年,世界局势发生变化,欧洲也不再“原地踏步”。美国一方面与英国、澳大利亚拼凑军事“小圈子”,“背刺”法国引发外交龃龉;另一方面又在海外军事行动上与欧洲盟友产生分歧。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的战略重心或已逐渐从欧洲转向亚太地区,对欧洲的“安全承诺”也已不再可靠。不满之余,欧洲为维护自身及周边安全,转向追求实现战略自主。
地处两洲两洋“十字路口”的东南亚国家在2021年面临着更复杂的局面与挑战。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双边关系在疫情、经贸合作上全新升级,中国-东盟的贸易额也在疫情中逆势增长,再创新高。然而,美国“印太战略”的持续推进却为东南亚地区的稳定发展蒙上阴影。如何在不稳定因素影响下寻求平衡发展,已成为东南亚国家现阶段的重要议题。
“新冷战”思维抬头 国际秩序面临威胁
冷战思维的本质是对抗,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就是对“新冷战”思维的典型诠释。过去一年,美国对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合则用、不合则弃;以意识形态划线,打压发展模式和政治制度不同的国家。究其根本,是一些美国政客,声称“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却依旧沉迷于冷战旧梦,试图通过制造所谓“假想敌”重塑自身“领导力”。
事实上,面对种族歧视盛行、疫情形势堪忧的国内状况以及全球公信力的暴跌,美国并没有在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倾向上“踩刹车”,反而一意孤行,与强调多边主义的全球秩序背道而驰。
当今世界,国际秩序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构建,而不是由某一国或少数国家制定“规则”,也不是“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本国优先、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做法威胁国际秩序的和平稳定,违背国际社会追求共同发展的主流愿望,长久看来,也无益于自身。
维护多边主义 中国贡献“东方智慧”
2021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世纪疫情,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气候变化带来潜在危机,世界面临严峻考验。全球亟须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挑战。在此背景下,人类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愈发凸显国际秩序对各国发展的重要性。
即便个别国家的冷战零和思维侵扰国际秩序,全球多极化趋势也已成定局,多边主义取代单边主义、合作共赢淘汰霸权竞争,已然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追求。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规则,仍得到国际社会的主流认可。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日前接受中新社专访时曾指出,多边合作不是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完成的,它需要所有人的集体意志和智慧,以及联合国所代表的共同目标感。对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值得关注。人类共享同一个星球、同一个未来,我们需要为共同的和平与繁荣而努力。
2021年,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中国以行践言,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东方智慧”。面对新冠疫情对世界的冲击,中国积极支持国际抗疫合作,向海外提供抗疫物资和疫苗,倡导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面对逆势而为的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趋势,中国践行和维护多边主义,深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等多边合作;面对复杂的地区争端和武装冲突,中国积极斡旋发声,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变局之下,如何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何共建、维护最适合各国发展的国际秩序?唯有开展全球行动、协调全球应对、推动全球合作、加强全球治理,方可在全球之“变”中解全球之“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