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11月17日电 据《欧洲时报》德国版报道,当地时间11月9日,一战华工史料图片展在比利时布鲁日开幕;10日,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在西佛兰德省波珀灵厄市华工雕像园举办活动,缅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欧洲和平作出非凡贡献的中国劳工。
彭友彬博士是旅比华人专业人士协会(ACPB)副主席兼文化理事。他对记者感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纪念一战华工活动,是中国国际地位越来越高的体现。他学习法语,1985年来到比利时,那时就能从电视节目上看到法国政府对一战阵亡战士的纪念。但西方社会对于华工在一战中的存在却鲜有了解。
直到近几年,华人社会中才有越来越多的主动发声,西方社会也才开始关注到这个特殊的群体。比利时波珀灵厄市长亲自来到雕像园进行悼念。
彭友彬博士11日驱车前往波珀灵厄市华工雕像园,还遇到了华工雕像的创作者闫淑芬。彭友彬说:“从闫老师那里,才了解到波珀灵厄华工的更多故事。当年,华工在比利时战场为协约国搬运货物、建造营房、挖掘战壕、装填沙袋、铺设铁路。就在雕像纪念园这个地方,有一天夜晚,劳累一天的华工们到室外吸烟,不料火光被德军观察到,遂炮击造成了13人牺牲。”这也是雕像园选址于此的原因。
而这段尘封的历史细节,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彭友彬介绍,是比利时方面的研究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13名华工牺牲于此的消息。比利时方面将这个情况告知了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才有了后来雕像园的设立。
彭友彬说,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比利时政府,还有来自华工家乡山东的父老乡亲,大家在此刻来祭拜与悼念,可以说,华工在近百年后终于被认可了。“如果华工们九泉之下有知,该可以欣慰了。”
尽管如此,许多人还是不了解华工在一战中的贡献。彭友彬说,自己的女儿,包括女儿身边的同学,都不了解这段历史。“他们只是知道,一战结束,不是胜利,而是另一场灾难的开端。战败国积累了仇恨,最终挑起了更加惨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终身讲座教授辜学武教授则表示,一战时中国派出了劳工,为战争做出了贡献。中方也作为战胜国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无奈当时中国国力太弱,没有强大的话语权。现在的中国走到国际舞台的中央,对世界的贡献有目共睹。换句话说,中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和义务也更重了。一百年沧桑变幻,中国的今昔对比令人感叹。相比于一百年前输出劳工,今日中国进一步加强与欧洲合作,共同应对危机,同时也加大自身开放的力度,所作出贡献的能见度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