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会见摩洛哥王储哈桑

23件刘开渠雕塑作品无偿捐赠中国国家画院 含8件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原始雕塑稿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中巴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南方报业与武汉大学签署人才合作协议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葡萄牙语版)在巴西主流媒体播出

时政画说丨从大河到大洋

冯远:翰墨丹青 绘无尽意

发布时间:   来源: 欧洲侨报

    《长城》《星火》《母子图》《屈原与楚辞》《世纪智者》,每一张都能引发观者的深思。今天的冯远,已经在总结自己的艺术成就,但是回想50多年前,那时的他绝不会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名知名画家。

  时间回到1969年,当时刚刚初中毕业的冯远,穿着一身肥大的黄绿色大衣,与一群同学一起,坐上了前往黑龙江的火车。整整三天的路途,他们从繁华的大上海,来到了北国的查哈阳农场。从此,冯远开始了8年的知青生涯。查哈阳农场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始建于1948年,是黑龙江省西部最大的国营农场。在蒙古语里,“查哈阳”的意思是好地方。但是对冯远而言,一个不谙世事的城市少年,忽然来到边陲之地务农,生活中满是五味杂陈的体验。

  不过几年的时间,一同来到查哈阳农场的人,开始陆陆续续离开,有的考试上学,有的因病回城,有的当兵入伍,冯远仍旧留在农场,随着四季轮转做着重复的农活。对未来的茫然,让刚刚20岁的冯远陷入困惑之中。农场的老乡时常来鼓励他,让他感受到了质朴的善意与关爱,冯远慢慢学着做点什么来打发时间。在上海时,他曾与兄弟姐妹一起画连环画解闷,农闲之时,他就开始靠着画画的爱好排解情绪,帮宣传队画板报,帮电影放映队画海报,甚至帮去世的老人画遗像。冯远用最简陋的画具,填补百无聊赖的生活。一天,他无意间留意到,《黑龙江日报》上的插图,这偶然一瞥却几乎扭转了他的命运。冯远找出几张东北糊窗户用的桃花纸,拿起毛笔和墨汁,画了一组反映知青生活的《春耕组画》。他没跟任何人说,偷偷贴上邮票,将画作寄去了《黑龙江日报》。不久之后,报社的电话打来了连队,了解冯远这个作者的情况。他的作品第一次发表了。

  画画让冯远在知青生涯里,第一次体会到强烈的自尊与成就,从那以后,他不断在报纸上发表连环画,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作者,还被正式调到辽宁省文艺创作办公室。

  《秦隶筑城图》开启了冯远作为人物画家的职业生涯,从此,“人”是冯远作品中的第一要义,他的人物画作品将个人的历史,投射到国家的历史之中,自然而然转述着他对于民族历史、国家现状及社会现实等大主题的思考。

  他画人,却不仅仅是画,画的更不仅仅是人,在《秦隶筑城图》中深感遗憾的问题,冯远在此后的一张张作品中不断精进,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我想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立足点上,去画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这个宏大的主题,冯远开始广泛搜集资料,不仅着眼于几个大国,甚至地球仪上的边边角角,逐渐积累了190个国家地区的资料与新闻。

  随着工作的深入,冯远看到了一个远比他的设想更为广博的题目,中国的冬奥会、脱贫攻坚、建党百年、美国的种族问题、阿富汗撤军、美元操纵货币,在冯远的草图画到一半时,又发生了俄乌战争,如此纷繁复杂的素材要融在一幅画里。

  随着资料不断积累,画纸的尺幅确定后,冯远的画却反而变得越来越大。在平面的空间内虽然有四周的画框,但是在视野的维度上,画家却可以站在宇宙的高度俯瞰地球。

  冯远的“世界”版图在一块一块清晰起来,从祖国心脏到青藏高原,穿越乌拉尔山脉直到欧洲各国,南北纵横美洲大陆,遍览非洲广袤的草原与沙漠,冯远记录着此时此刻的世界里,每一个角落的抗争与愤怒、温暖与怜悯。

 

上一篇:“咏梅——陈家泠咏梅书画作品展”开幕式在京举行
下一篇:冯英:于足尖起舞 向顶尖迈步 《大师列传》第二季第三集即将播出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