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快评】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时政新闻眼丨如何打好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习近平提出明确要求

【雲上嶺南】Shiwan Ceramic: Capturing Lingnan in Clay 石湾陶:泥土里的岭南

【大美广东】Plum Blossoms of Shangpen Mountain in Yunfu: Stretching to the sky in pure white, their fragrance lingers on the sleeves 云浮上盆山梅花:遥天映白 香自盈袖

多方位多角度感受江门生态之美

北京:“舒卷任天真——范存刚书画展”开幕

粵港攜手譜新篇2|深港穗科技集群 創新指數全球第二

发布时间:   来源: 大公報
 


在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區,國際量子研究院技術人員在稀釋製冷機旁工作。中新社

(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廣州報道)「錢過境、人往來、稅平衡」,近年來粵港澳三地不斷探索體制機制創新,一方面加快三地創新規則銜接,另一方面支持創新創業平台共建共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協同創新中心的成立,讓香港科研團隊在軌道交通智能檢測等研究在更大的腹地中進行成果轉化,於AI鐵路監測系統領域一馬當先。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穩步推進,「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三年居全球創新指數第二,科創已然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在全國乃至全球的一張閃亮名片。

2022年,廣東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6年全國第一。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在全球科技集群100強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三年排名全球第二位。

[粵] 港攜手:科研在港澳 轉化在內地

隨着高鐵在粵港澳大地上不斷延伸,大灣區與內陸腹地高效銜接,鐵路智能運維繫統的研發也越來越受到大灣區研究者的關注。深圳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協同創新中心的成立,讓香港高等院校的科研力量有機會憑藉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優勢走進大灣區內地,在更大的腹地中進行成果轉化。香港理工大學智能結構與軌道交通講座教授、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倪一清和他的團隊正是受益者之一。

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致力於推動國家在鐵路運營安全性研究領域的技術進步,其中利用感應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升鐵路系統的安全、準時和舒適度的研究引人關注,計劃是將技術應用到各種鐵路網絡,最終打造一個智慧鐵路系統。

倪一清和他的團隊在軌道交通智能檢測、磁懸浮健康監測、地鐵振動及噪聲控制等領域均有前沿研究成果。倪一清表示,智慧鐵路系統強調實時的監測,從維護性的檢修到運行狀態的檢修,但運行及後續管理成本高使系統推廣遭遇阻礙,進一步降低成本並提高安全性是其接下來的研究重點。

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大灣區上演。正如廣東省科技廳廳長王月琴所言,圍繞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一目標,廣東堅持「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東所能」,主動協同港澳,不斷深化粵港澳科技創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從要素、平台、項目、人才等方面加快推動粵港澳科技交流合作。

廣東推動大灣區創新要素高效跨境流動,聚焦「錢過境、人往來、稅平衡、物流通」等關鍵環節持續發力,已實現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向港澳地區開放。廣東全省科研經費跨境撥付至港澳累計超3.7億元人民幣。廣東還開展科研用物資跨境自由流動改革試點,廣州、深圳探索「白名單」「正面清單」等模式,加快三地創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廣東省科技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下一步,廣東將協同港澳扎實推動三地深化合作,着力破解科技成果雙向轉化、大科學裝置共建共享等方面的「堵點」「難點」問題,持續推動科研資金、儀器設備、數據資源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開放共享,依託三大合作平台深化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同時進一步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來源:大公報A4:要聞 2023/06/27
上一篇:「港車北上」即將落地 港珠澳大橋經貿新通道加速建設
下一篇:粵港澳大灣區禁毒教育基地東莞揭牌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