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会见摩洛哥王储哈桑

23件刘开渠雕塑作品无偿捐赠中国国家画院 含8件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原始雕塑稿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中巴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南方报业与武汉大学签署人才合作协议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葡萄牙语版)在巴西主流媒体播出

时政画说丨从大河到大洋

大咖说会|港科大(广州)协理副校长熊辉:高质量发展需要战略性科学家

发布时间:   来源: GDToday
      南粤春来早,2月18日大年初九,在龙年的首个工作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深圳召开,对全年重点工作作出动员部署。广东各省直部门“一把手”、各地市市委书记、企业代表和科教界代表纷纷发言表态,展望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计划。今年的大会聚焦“科技创新”,赋能多行业加速高质量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一流的硬件优势,我们的目标是让硬件产品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助力产业创新。”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人工智能学域主任熊辉在接受GDToday专访时说。

  科技创新离不开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孵化。位于广州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自成立以来就饱受关注,它创新性的融合学科设置以及“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理念是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的创新性探索。同时,学校致力于加强知识转移,在校园内孕育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让香港高校基础科研能力的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放大。

  “高质量发展就是向管理要效率、向创新要效率。”熊辉认为,未来社会需要“会做战略、会带人才团队、有担当、有风险控制意识”的“战略性科学家”,为产业创新贡献智慧力量。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人工智能学域主任熊辉

  学校不占师生创业股份

  GDToday:高校能为高质量发展做些什么?

  熊辉:中国经历过从市场驱动、管理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过程。现在说“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中国已经离开了纯粹的市场驱动,进入到管理驱动和创新驱动的阶段。

  首先是向管理要效率,就是我们要通过管理来提高各种能源消耗产生的效益;另外是向创新要效率,通过创新产生更多新的“蛋糕”,把市场做大,产生各种各样的新型产品,或者说产业升级,这是我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

  站在高校的角度,一方面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是做创新孵化。以港科大(广州)为例,我们在学科设置上主要考虑交叉创新,采用独特的枢纽架构模式,促进融合学科教育,因为创新要通过(学科)交叉才能够实现。比如人工智能可以赋能医药行业,人工智能可以赋能于制造业做智能制造。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样的学科设置可以促进整个产业的创新。

  再比如,我们从高校可以孵化出许多创新型企业。我自己作为主管知识转移的协理副校长,一大业务就是负责创新创业。

  GDToday:港科大(广州)从哪些方面帮助师生创新创业?

  熊辉:首先是做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其次要做创新机制的构建,最后要做创新文化的打造。

  从人的层面来说,我们要选拔很多有创新型思维的学生。创新型人才有几个要求:第一,要会提问;第二,要会做关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触类旁通”;第三,要会做实验。换句话说,不能够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要能够实践,要能够落地,最后能形成产业的闭环。另外,还要拥有管理、市场营销、投资、融资等一系列的意识认知。

  首先是选拔,然后再培养。我们的港科大(广州)培训中心不只是业务培训,还有针对创业型人才的管理培训、财务培训、市场能力培训、融资经验意识的培养等课程。

  在机制层面,现在我们学校制定了至少5套政策扶持师生创新创业,比如明确知识产权的申请管理流程,学校与老师的责权分配。我们首先鼓励师生创业,学校可以不占有老师或者学生的创业股份,这是我们学校很有独特性的政策。如果师生需要用到学校的设备资源,可以在融资中拿出5%的经费与学校设立联合科研开发项目,但科研经费师生依旧可以自由支配。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又促进了校企合作,鼓励创新成果转化,这是一个多赢的政策。

  从文化方面来看,我们每年举办“创科嘉年华”、创新企业路演、百万创赛等活动,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和创新文化氛围。

  在去年的“INNOTECH创科嘉年华暨周年庆典”上,有超百家企业、200多位投资人、4000多位嘉宾到场,场面非常盛大,有创新企业在现场做路演,师生们耳濡目染,会受到很大影响。我们每个季度还有针对不同方向的企业路演,也是邀请企业和投资人来到现场,做投资介绍、培训介绍,形成了很好的氛围闭环。

  当然,我们也得到了广州市政府、南沙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正共同计划打造一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和一个针对港科大(广州)生态圈的孵化器,尽可能帮助创业者降低创业成本,比如租金减免。

  未来需要带领人才去打仗的“人物”

  GDToday:科技驱动产业创新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怎样的优势?

  熊辉:中国最大的优势是硬件产品,也就是中国的产能。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制造业的中心,是中国制造比较高端的集中地。大湾区可以通过自己的科技优势,帮助中国的产品往上走一个台阶,满足整个广东省的高质量发展需求,

  以人工智能的角度举例,我们要让中国的硬件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比如新能源汽车如果没有人工智能软件设施配套的话,就没有办法提升整体的智能座舱用户体验。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的重要优势。

  当然还有材料、芯片、生物等很多其他的方向。

  GDToday:如何加强粤港澳人才协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吸引力?

  熊辉:在市场驱动时代,我们拼的是人口红利,管理驱动拼的是工程师红利,创新时代拼的是科学家红利。在任何的地方,只要拥有足够密度的科学家,这个地方将来必然会是科创大发展的基地,这就需要给科学家们营造一个非常好的科创生态。

  我们经常说“网络效应”。首先要引进优秀的大学,或者优秀的科研机构,然后鼓励它们进行创新创业,那么这样就会孵化出很多科创型企业,科创型企业又进一步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从而形成人才密度的高速发展。

  纵观世界,在理工科名校周围,都会凝聚起一批非常好的企业,这些企业帮助消化自己学校的高端人才,同时又吸引很多其他高校的人才。以合肥为例,中国科技大学吸引了很多人才,最后在当地成长起十几家上市企业。仅科大讯飞一家,吸引了上万人。这就形成从一流高校到一流产业园,再到一流公司的一个闭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吸引高端人才。

  GDToday: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创新性人才?

  熊辉:我个人认为,我们需要的是战略性科学家,我通常把他叫做“人物”。

  在管理驱动的情况下,我们追求的是“T字形”人才。首先要在某个行业有专业深度,但是同时也有知识宽度,自我学习能力很强,这样他就可以解决工作中的很多技术难题。

  所谓战略性科学家,指的是能够带领人才去打仗的“人物”。“人物”不仅是人才,还比人才多了一个“脑袋”。这个“脑袋”有三方面作用:第一,会做战略,看得远、看得宽;第二,会带团队,会带人才团队,意味着会识人,会用人,还要有担当,能够把这些团队成员高效地组织在一起;最后,他还要懂风险控制。现代社会变化太快,是快、准、狠的时代,技术变化日新月异,如果不懂得做风险控制,就很容易被抛弃。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人才很多,真正从人才中成长成“人物”的不多。我们的一大任务就是要去发现有机会转变为“人物”的人才。

  GDToday记者 张诗雨 许晓鑫
上一篇:大咖说会 | 暨南大学校长邢锋:坚持“侨校+名校”发展战略,当好大湾区“智高点”
下一篇:超万人实时热议的这场大会,热辣滚烫!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