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广东】Over Lingdingyang, the Shenzhen-Zhongshan Bridge sets five records 伶仃洋上,“中国智造”踏浪而起

穿越白头雪山,邂逅千年古城喀什的诗与远方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团探访新疆博物馆,领略大美新疆的千年历史与多元文化

四川冕宁:彝海结盟谱写民族团结之歌

Report on Chinese NEV manufacturers in Europe launched in Brussels

时政微视频丨瞰宁夏

灣區動力|黃茅海通道全線貫通 料年底啟用

发布时间:   来源: 大公報
 

(大公報 記者 方俊明 珠海報道)作為灣區「超級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的關鍵控制性工程,黃茅海大橋19日完成合龍,標誌着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全線貫通,為該項目今年底建成通車奠定基礎。而作為港珠澳大橋的西延線,黃茅海跨海通道通車後,將改變粵西沿海地區與灣區核心區域通道單一的現狀,屆時從香港到江門的車程僅需1個小時,較目前省時半小時左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的輻射範圍正在進一步擴大。

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擴大

據了解,黃茅海跨海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後首個開工建設的跨海通道工程,起於珠海市高欄港區,止於江門市台山市斗山鎮;全長約31公里,海域段長度約15公里,設置高欄港大橋和黃茅海大橋2座主橋。其中,高欄港大橋已於今年3月合龍,目前正在進行路面鋪裝及鋼箱樑橋面鋪裝施工。

大橋精準合龍 偏差2毫米以內

黃茅海大橋跨越黃茅海海域的兩條航道,採用「3塔2跨」的獨特設計,是一座採用「獨柱式雙索面」全漂浮體系的斜拉橋。大橋橋面採用分體式鋼箱樑設計,由兩個鋼箱樑及橫向連接箱組成,橋面總寬50.4米,寬度在同類橋型中位居廣東省內第一,也是分體式鋼箱樑在廣東首次大規模應用。而大橋整幅式TY型橋墩也是中國高速公路分幅斷面橋樑中首次採用。

黃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朱超表示,主橋鋼箱樑吊裝工期正處於颱風多發季,主樑施工面臨極大挑戰。自去年10月黃茅海大橋首個鋼箱樑架設成功,歷時9個月,建設團隊在氣候多變的黃茅海海域『穿針引線』,攻克線形控制、合龍與體系轉換等多方面的安全風險和技術難題,最終實現合龍偏差在2毫米以內。

黃茅海大橋設計創新性採用了「小蠻腰」造型的獨柱異形索塔,與已實現合龍的高欄港大橋一起形成「5塔連續聳立」效果。黃茅海大橋索塔塔高254.7米,相當於90層樓的高度;三座主塔牽拉、跨徑2×720米,成為世界最大跨徑三塔斜拉橋。建成後的黃茅海跨海通道,將是粵港澳大灣區醒目地標之一。

創新力學設計 可抵抗17級颱風

針對強颱風下橋樑顫振穩定性問題,黃茅海大橋建設提出「中央分體式鋼箱樑+獨柱塔」方案,綜合多項力學設計優化創新,有效提高了結構體系剛度和抗風能力,使黃茅海大橋可抵抗17級颱風。

黃茅海跨海通道採用「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00公里,預計今年底全線建成通車。廣東交通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黃茅海跨海通道跨越珠海與江門台山之間海域,是港珠澳大橋西拓通道的重要組成,其建設對改變粵西沿海地區與灣區核心區域通道單一的現狀,實現大灣區經濟發展向粵西和沿海地區輻射具有重要意義。屆時,從珠海駕車到江門及粵西地區的時間將縮短約30分鐘,從香港到江門的車程也只需1個小時,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的輻射範圍正在進一步擴大。而黃茅海跨海通道還將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南沙大橋、虎門大橋等一起,共同組成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促進大灣區發展更加均衡。

加速開發|灣區向西輻射 港資創業新機遇

珠江三角洲是全國重要的經濟引擎和創新中心,但目前珠江口兩岸的發展仍有差異,東岸強於西岸,西岸卻擁有更加廣闊且相對低價的土地空間。

計劃在江門投資建廠的港商馮先生表示,黃茅海跨海通道將進一步助力珠江口兩岸攻克空間距離的阻礙,在更大區域內實現產業鏈融合發展。他期待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車,屆時香港到江門車程僅需約1個小時。他的投資項目在香港獲得融資,資源要素成本低成為他選擇江門創業、投資建廠的因素。

記者從廣東省交通網絡亦發現,黃茅海跨海通道與既有的西部沿海高速、瀋海高速和規劃建設中的斗恩高速、開春高速、陽春至信宜高速公路相接後,將構築起粵港澳大灣區南部沿海與粵西、廣西及大西南等地區聯繫的快速通道。向西輻射,正在成為大灣區交通網絡布局的一大趨勢。

隨着珠江口兩岸更多通道打通,「大橋經濟」先導效應顯現。其中,江門成為投資建設熱門之一,因為其陸地面積佔大灣區的六分之一,但開發強度不足12%,是大灣區唯一具備可大規模連片開發土地的城市。數據顯示,江門繼2022年招商引資規模首次突破1800億元(人民幣,下同)大關後,去年又創新高,引進投資超億元項目430個,計劃投資額約2100億元。

江門素有「中國第一僑鄉」美譽,其中開平碉樓就是僑鄉文化代表之一。

文化橋樑|港人北上掀熱潮 江門料迎旅業黃金期

素來有「中國第一僑鄉」美譽的江門,近年宜遊指數不斷提升。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將於今年相繼建成通車,江門將全面融入灣區「1小時生活圈」,港人北上遊熱潮可望更多湧往江門等珠江西岸城市,帶動江門等地旅遊業進入黃金期。

「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今年建成通車後,江門到深圳、香港等車程將大大縮減,江門將進一步成為大灣區承東啟西的交通樞紐門戶,為江門文旅品牌的建設和推廣創造更多機遇。」江門赤坎華僑古鎮旅遊度假區有關負責人喬建偉表示,赤坎華僑古鎮作為江門代表景區之一,期待兩大通道發揮「文化橋樑」的作用,將更多粵港澳遊客帶到僑鄉,通過了解赤坎的騎樓和故事,加深對華僑文化的認識。

江門市旅遊行業協會也已經提前和深圳、珠海、香港等旅行社對接,計劃吸引更多遊客到江門旅遊。而目前江門也圍繞濱海、溫泉旅遊、僑鄉等重點資源,推進川島宿集、浪漫海岸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當地旅遊產業鏈。

(來源:大公報A12:內地 2024/06/20)

上一篇:时政新闻眼丨再赴青海考察,习近平始终关注这篇大文章
下一篇:攜手港澳 珠海打造灣區黃金旅遊線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