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屏闪耀中国红,为2025精彩开局!

国际锐评|这份“中国信心”是世界期盼的新年礼物

【大美广东】Jieyang's first collective wedding ceremony was heldgrandly 15对新人共赴幸福之约!揭阳举行首届集体婚礼

时政新闻眼丨从习主席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里,读懂“何以中国”

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家致以美好的祝福

金句来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

廣東創科啟示錄|華為騰訊出廣東 香港創科須求變

发布时间:   来源: 大公報
 

(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李望賢、毛麗娟、胡永愛、郭若溪、陳煒琛)科技、教育等資源並非全國最多最優的廣東,為何能奪得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7年全國第一的優異成績?

為何能孕育出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等一大批代表中國創科新實力的全球知名企業?

廣東創科發展後來居上,其迅猛發展的「成功密碼」是什麼?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如何緊密融合?

在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專門就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作出部署、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擘畫國際創科中心建設新藍圖之際,大公報推出《廣東創科啟示錄》系列報道,全方位闡釋廣東在做好科技創新這篇大文章上的新思維、新舉措、新成果、新啟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敬請垂注。

「鴻蒙操作系統實現全面突破,華為用10年的時間幹了歐美同行30多年才做成的事。」不久前,華為常務董事余承東在原生鴻蒙之夜暨華為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自豪地說。

華為的成功,是廣東科企巨頭成長的一個縮影。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創新「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作用,讓企業真正成為創新決策的好幫手、研發投入的主力軍、科研活動的組織者、新技術新企業的孵化器,已成廣東科技創新的一大特色。而保持戰略定力、培育耐心資本、堅持創新為要、前瞻布局未來,正是廣東科企的「成功密碼」。

戰略定力——華為「堅持只做一件事」

作為全國首個GDP突破1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省份,廣東連續35年穩居經濟總量冠軍寶座,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7年全國第一,高新技術企業7.6萬家連續八年全國第一,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佔全國一半,全國科技創新強省當之無愧。說起這個創科強省,不得不提其孕育出來的一家又一家實力強勁的創科企業。

有這麼一組數據,充分證明在廣東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中,企業發揮了當之無愧的主力軍作用:廣東省約90%的科研機構、90%的科研人員、90%的研發經費、90%的發明專利申請來源於企業,湧現出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等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企業。

縱觀每個科技巨頭的成長,無不充滿艱險,企業唯有對創新的頑強堅守,布局長遠耐心研發,才能走出長久之路。

耐心資本——不掙快錢成就「黑神話」

其中,華為的發展可謂「險象環生」,屢屢遭遇外界的「圍追堵截」,其生存之道,不在於贏得眼前的生機,而是咬牙持續投入研發,為其奠定了在全球智能設備市場中的領先地位。任正非曾於2016年的一次專訪中明確指出:「堅持只做一件事」,堅定不移對準通信領域這個「城牆口」衝鋒。他說:「我們成長起來後,堅持只做一件事,在一個方面做大。華為只有幾十人的時候就對着一個『城牆口』進攻,幾百人、幾萬人的時候也是對着這個『城牆口』進攻,十幾萬人還是對着這個『城牆口』衝鋒。」

保持戰略定力,是研發致勝關鍵。如今,在華為阪田基地的體驗店,全球首款三摺屏手機、新能源車吸引絡繹不絕的體驗者,讓這裏成為深圳的「網紅打卡點」。而日前發布的鴻蒙生態設備超過10億台,超過1.5萬個鴻蒙原生應用和元服務上架,成為全球第三大移動操作系統。

無疑,「七年磨一劍」、一面世就風靡世界的《黑神話:悟空》是耐心資本的「好榜樣」。

短短三天銷量超過1000萬套,據稱目前已超過2000萬套,總收入超過10億美元,3億元的投資成本回報驚人。而當初,從創作團隊到投資人,都面臨艱難的選擇:是追求快速盈利,還是堅守耐心和匠心,打造一款「頂流」遊戲?然而創作團隊以及投資人都選擇了後者。

2014年,騰訊前員工馮驥與幾位老同事一起離開了騰訊,在深圳創辦了遊戲科學,馮驥擔任CEO。2017年,英雄互娛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吳旦斥資6000萬元入股遊戲科學,佔股20%。這筆「耐心資本」,助從騰訊離開自立門戶的馮驥熬過了低谷期。

創新不輟——騰訊不斷開闢新戰線

據悉,馮驥老東家騰訊也是遊戲科學的股東。談到對遊戲的投資,騰訊高管們表示:「作為內容行業的主要參與者,即使在產業動盪的時期,我們也一直在對內容產業進行極具戰略性的長期投資。正因為如此,我們現在才能從投資中獲得收益。我們不會以短期為導向,而是作為重要的參與者,一直在進行極具戰略性的投資,我們將繼續這樣做。」

不掙快錢,長期投資,耐心耕耘,這既是廣東很多投資人的眼光和魄力,也是廣東眾多科企之所以能從默默無聞到脫穎而出,走向成功的不二法寶。

布局未來——搶佔全球競爭新賽道

不斷創新,不斷突破自我是企業持續發展、永葆活力之道。乘互聯網發展東風,騰訊以即時通訊軟件騰訊QQ和微信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龍頭企業。近年,外部競爭和科技發展挑戰不斷加劇,騰訊自我「解剖」,聚焦重點戰略領域,主動優化甚至退出非核心業務,相繼砍掉多個遊戲業務、社交內容業務、電商及生活服務業務。連在公司擁有核心地位的「騰訊雲」也主動縮減虧損項目並專注自研產品,推出全新的「騰訊雲全棧融合創新產品體系」,涵蓋數據庫、操作系統、專有雲、大數據等多個基礎軟件領域,並已適配主流國產軟硬件生態系統;推出AIinfra品牌「騰訊雲智算」,整合高性能計算、網絡、存儲等多項雲服務,提供靈活部署的智算產品能力。

堅持戰略定力,對準一個「城牆口」衝鋒;培養耐心資本,放眼長遠不掙快錢;不斷自我「解剖」創新不輟,正是廣東科企的「成功密碼」。

在廣東東莞松山湖的材料實驗室,光子技術團隊正在攻克超高功率激光的技術難題,他們的突破將帶來未來產業的新一輪革命。中科微精公司依託該技術,正在通過飛秒激光實現材料的高精度無損加工,這項技術可廣泛應用於量子信息、精密製造等尖端領域,直接推動了產業的轉型升級。而量子科技正是廣東布局的未來產業之一。

「我們從2021年就開始研製太空旅遊飛行器,有望在2025年實現太空旅遊的項目。」在廣州南沙,中科宇航(廣州)工作人員黎先生向記者透露。同屬未來產業的商業航天領域,廣東企業同樣大展拳腳,而粵港澳大灣區強大的製造基礎,為商業航天企業尋求產業合作提供了便利。

未來產業,這條全球競爭的新賽道,已經成為各國爭相布局的焦點。廣東省、廣東企業正以前瞻眼光布局未來網絡、通用智能、生命與健康、低碳能源、先進材料、未來空間和量子科技領域等7大未來產業,力爭到2035年成為全球未來產業創新策源地和發展高地。

扶持創新「鏈主」壯大專精特新「小巨人」

「鏈主」企業瑞松科技汽車總拼智能柔性焊裝生產線。(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隨着廣東在未來產業布局中的深入推進,創新鏈「鏈主」企業正成為推動產業鏈高效運作的重要力量。廣東佛山的美的集團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作為廣東省首批戰略性產業鏈的「鏈主」企業,美的集團通過搭建智數平台,實現了供應鏈上下游的數據共享和集群式數字化轉型。通過這個平台,美的不僅為供應商提供免費解決方案,還帶動了廚電產業鏈上下超百家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根據美的集團副總裁張小懿的介紹,產業鏈整體的供應品質協同效率提高了50%,交付準時率也達到了95%。

「鏈主」企業不僅在自身領域實現創新突破,還通過輸出技術和經驗,帶動更多中小企業融入創新鏈條。中科賽凌(中山)是廣東省內一家專注於低溫製冷設備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選擇落戶廣東正是看中了這裏完善的產業鏈配套。中科賽凌(中山)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陳卡軍表示,「廣東完備的鋼材供應鏈、噴塗工藝以及快速響應的製冷核心部件供應鏈,使我們能夠迅速應對複雜的生產需求。」

廣東推「鏈長制」延伸未來產業

在「鏈主」企業的帶動下,廣東省正在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長性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廣東省工信廳副廳長吳東文表示,政府正推動「鏈長制」向未來產業延伸,着力構建未來產業集群,並通過扶持政策壯大初創企業。這些政策不僅促進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也通過「鏈主」企業的引領作用,實現了大中小企業的融通創新。

「6個90%」創新體系以企業為主體

今年華為推出全球首個三摺疊屏手機。(大公報記者毛麗娟攝)

有人說,判斷一個城市創新能力如何、是不是創新高地,最簡單的辦法是看她有沒有孕育出一批世界級的創新型企業。在深圳,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等企業茁壯成長,成為享譽國內外的行業龍頭;邁瑞、雲天勵飛、微芯生物、優必選等一大批創新活力十足、高成長性的明星企業,成為各自領域的「小巨人」;韶音、欣旺達、越疆科技、碼隆科技等「小而美」科技企業,憑藉強大的創新能力引領行業在深圳,90%以上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於企業、90%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企業、90%以上的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來源於龍頭企業。「6個90%」創新密碼被廣為稱道。

活躍的企業深圳創新發展動力

深圳用不到40年的時間,從無到有的蓄積了大規模高素質人才、培養出了如浪花翻湧般的企業創新主體、創造並累積着海量的知識、構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體系。深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2000年的212家,增長到2.48萬家,增長百餘倍。95家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0家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最近剛剛公示的第六批專精特新「小巨人」,深圳入選298家、位列全國第一,累計培育數量突破1000家。

回顧深圳的科技創新發展之路,其最大的特色就在於沒有遵循「基礎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線性創新模式,而是「一切以產業和企業為中心」,着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所有的創新要素配置均圍繞企業創新布局。深圳充分利用市場的倒逼機制,將需求由市場終端向上游傳遞,依託市場優勝劣汰的機制,促進企業針對市場現狀及潛在需求加大研發,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培育創新文化騰訊創業激情澎湃

近日,大公報記者探訪騰訊濱海大廈,其中開放參觀的空間,雖無辦公區域,但處處無不展現着科技的元素,瀰漫着鼓勵創新的氛圍。一樓大堂寬敞高挑,兩邊電梯旁的「用戶為本科技向善」的標語格外顯眼,向每一位進入騰訊的員工與訪客宣示這家企業的價值觀。大門口的展廳入口,碩大的藍色地球不斷旋轉,閃耀着不同亮度的光點,代表着微信在全球的用戶活躍度,撲面而來的科技感十足。而上到36樓,則是另一番風景,這裏便是騰訊學堂。成立於2007年的騰訊學堂,不僅聚焦公司內部人才的學習發展。2012年起學堂成立對外培訓團隊,面向夥伴企業分享騰訊創新文化、經驗和能力。

騰訊的企業文化強調創新、協作、用戶至上等價值觀,這些價值觀是推動該公司持續創新的重要動力。為了讓員工持續保持創新活力,騰訊探索了「工作室創業模式」。從遊戲事業群(互動娛樂事業群)開始,採取遊戲工作室的模式,營造創業環境,員工與其到外面創業,不如在工作室裏創業。

每個工作室都有用人權、考核權、財務權、激勵權以及是否追求資源權,權限跟工作室成果和盈利狀態正相關,這種模式令員工每天都處於一種創業激情的狀態,也大大激發了公司創新的內在活力。

用好灣區優勢大疆無人機飛向國際

4月17日,觀眾在第四屆消博會上參觀大疆無人機。新華社

作為全球無人機行業的領軍者,深圳大疆科技不僅以其卓越的無人機技術引領全球,更以其獨特的深港合作模式,成為了中國科技創新的典範。大疆無人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是大灣區內部合作、特別是深港兩地智力元素和軟硬件資源互補的生動例證。

大疆科技的創始人汪滔,與深港兩地有着不解之緣。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學求學期間,在導師李澤湘教授的指導下,他開始了對無人機飛控系統的研究。2006年,汪滔在香港科技大學還未畢業時,便與兩位同學一起在深圳創辦了大疆科技公司。深圳完善的產業鏈和運營成本優勢,為大疆的初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汪滔也充分利用香港科技大學的教育資源和國際視野,為大疆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大疆科技的成功,離不開深港兩地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在大疆的科研團隊中,不乏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優秀人才。他們憑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大疆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大疆還積極與香港其他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共同推動無人機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這種跨地域、跨學科的合作模式,為大疆在全球無人機市場的領先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全鏈條利用深港兩地優勢資源

大疆科技的無人機產品,從研發、設計到生產、銷售,大疆都充分利用了深港兩地的資源和優勢。在深圳,大疆擁有完善的生產鏈和供應鏈體系,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實現產品的快速迭代和升級。而在香港,大疆則能夠借助其國際化的平台和資源,拓展海外市場,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正是這種深港合作的模式,使得大疆的無人機產品在全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獨角獸」在港待壯大用好優勢「從0到1」

2023年11月9日,人們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辦的展覽會上了解大疆無人機。新華社

獨角獸企業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創新能力的重要標誌,發展新經濟的重要推動力。獨角獸企業一般指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且具備獨有核心技術、獨特競爭優勢和市場潛力的未上市公司。

據商湯科技戰略顧問、香港立法會議員尚海龍分析,香港獨角獸企業的數量在動態變化中,國際化程度高、「一國兩制」下政治環境好、本地人才資源充足和市場廣泛等因素,是香港獨角獸企業發展的優良條件。然而,部分獨角獸企業可能由於市場變化以及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等配套價值關係,未必能在香港長期扎根和逐步成長,值得反思。

對於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支援企業發展,尚海龍表示,有關財政資源支持可降低創科企業的營運成本,並幫助其突破關鍵技術難關。「現在處於產業界需要產生突破性創新的時代,在此過程中,資金對於企業來說是血液、是糧食。」

「香港有5所世界排名前百的大學,原始研發的資源基礎較雄厚」尚海龍肯定了香港在爭取企業落戶方面的優勢。尚海龍一針見血指出,「科技」是兩個字,香港的原始研發要「從0到1」把「科」做強,對於「技」則需要「從1到多」,故此,宜選擇一至兩個高附加價值產業,爭取將其做到世界前列。

倡深港互設「飛地」培育龍頭企業

在港深協同合作方面,尚海龍認為,香港和深圳之間屬於競合關係,「在某些尚未產生的新產業業態方向上,兩地可以去競爭市場;在創科發展上,深圳可承接香港的部分產業。」尚海龍倡議深港借鑒浙江省衢州杭州的模式,相互設置「飛地」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

記者手記|大企業的「鏈主」角色

真正偉大的企業,其「大」並非單純指規模,更在於責任與擔當。記者在廣東一線採訪發現,能在大灣區穩步前行的大型科技企業,多半不爭一時之利,而是以更大的格局耐心耕耘,主攻高端裝備製造和智能化升級。這些企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真正從價值鏈中低端向高端邁進,逐步擺脫「卡脖子」掣肘,在全球市場中不斷上行。

在廣東,成功的大企業很多都承擔了產業鏈「鏈主」角色,帶動上下游企業的自主創新、協同發展,形成強大合力。這種發展策略除了為自身拓展更大空間之外,更是基於對社會責任的擔當和對未來的遠見。不少大企業捨得投入巨額資金進行技術創新,用於核心技術開發與生產線升級,在發展自身的同時,也推動了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彰顯企業在市場布局上的戰略眼光和長遠格局。

相比之下,那些在科技創新中不斷取得突破的企業,往往都能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的戰略目標、清晰的戰略路線和高效的執行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廣東創科企業實現長期成功的關鍵因素。

上一篇:【央视快评】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下一篇:廣東創科啟示錄|科創產業雙輪驅動 政府搭台企業主唱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