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广东】The fire dragon dance welcomed the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 龙腾焰舞迎新春

【大美广东】The 2025 Guangzhou Lantern Fair awaits you for free at Guangzhou Cultural Park 免费赏花看灯!广州文化公园“元宵灯会”等你打卡

穗籌建穗港澳協同創新中心 開展跨境成果轉化試點

粵建產業新支柱 聚焦AI和機器人

看中粵港合作優勢 港股上市公司晶科電子24億產業基地落地南沙

總投資549億元粵藏電力項目簽約 保障大灣區綠色能源供應

DeepSeek的故事在杭州,杭州的故事在中国

发布时间:   来源: 玉渊潭天

2月5日,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浙江、山东、广东、安徽、上海等地都召开了“新春第一会”。

谭主特别关注了浙江省的“新春第一会”以及杭州市的“新春第一会”,这两场会,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关键词:

人才。

之所以要关注这两场会,是因为春节期间,一家来自杭州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引发了国内外舆论场的广泛关注。它推出的大模型DeepSeek-R1,成了很多外国网友口中的“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整个春节,大家都在讨论,杭州做对了什么,浙江做对了什么?

杭州和浙江,共同给出了一个答案——人才。

顺着这个线索,我们可以了解到,DeepSeek的故事,为何发生在杭州。

信与不信 

简单逻辑看复杂世界 YU YUAN TAN TIAN

什么是高新技术?什么是未来产业?对于杭州而言,很多时候他们也没有答案。杭州,只能先走着看。

先走着看,有一个更书面的说法,叫做“敢为天下先”。

杭州,不得不这么做。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杭州是一个“四无城市”——无地矿资源、无港口资源、无政策资源、无项目资源。

在未知面前,机遇和风险参半,杭州需要更果敢一些。

事实上,这种果敢,也是浙江省本身的气质。

曾经有浙江企业家讲过一个“8颗纽扣”的故事:

这家企业为国外一家知名服装品牌加工服装,该品牌服装一件售价上千元,但作为加工企业,这家企业只敢为该品牌的产品上6颗纽扣,如果上8颗纽扣,这家企业就无利可图。

面对这样的局面,谁都知道要转型,但能否拿出转型的魄力,转型又向何处转?这些,都是问题。

2003年,浙江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到了一个名词:

数字浙江。

台下的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尽管当时电脑对大家来说已经不算一个新鲜事物,但数字化,仍然是个陌生的概念——2003年,杭州每百户居民家用电脑拥有量是45.37台,但联入互联网的只有不到2户。

从那时起,数字化,就成了浙江发展的一张名片。

数字化,需要创新。确定了目标,浙江就破釜沉舟。

2002年到2007年,5年时间,浙江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内部支出由54.29亿元增至281.6亿元,五年翻了两番多。

在这个过程中,杭州,更是当仁不让。

怎么能利于科技发展,杭州,就怎么做。

而最近爆火的“杭州六小龙”,就是在这样一直延续的氛围中,聚集到了杭州。

彼时,已经在美国波士顿创过业的韩璧丞准备回国。他的公司主攻的,是脑机接口。

杭州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相关工作人员前往波士顿登门拜访,邀请韩璧丞的公司落地杭州。

根据韩璧丞的讲述,“政府部门和我的团队一起讨论脑机接口技术在杭州未来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有诚意,而且真的重视技术、尊重人才。”于是,韩璧丞选择了杭州,也就有了现在的强脑科技。

和强脑科技的故事一样,游戏科学在《黑神话:悟空》立项后,也选择把公司搬到了杭州,并称这里节奏没那么快,大家能够耐得住性子。

面对新兴事物,面对未知的发展方向,杭州选择了相信,时间,也给了杭州答案。

但光选择,还远远不够,在这个过程中,杭州,到底做对了什么?

做与不做

简单逻辑看复杂世界 YU YUAN TAN TIAN

随着创新这个新发展理念的深入,在实践中,支持创新的政策越来越多,杭州,这个先人一步的城市,正在被追赶和超越。

有一段时间,杭州的发展甚至被人诟病,称杭州越来越“产业空心化”,只剩下直播电商和网红经济。

面对这样的质疑,杭州不语,只是低头做事。

政策,杭州还在加力。就拿宇树科技所在的滨江区来说,滨江区以区立法的方式明确每年从财政支出中安排不低于15%的比例设立产业扶持资金,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创新活动。

但杭州心里清楚,光靠政策,只是“滚雪球”的起点。杭州,需要做的更多。

杭州有一系列头衔,比如“创新活力之城”“电商之都”等等,但鲜少有人知道,杭州在另一件事上,同样做到了“最好”——科技概念验证。

一个科研成果要实现商业化,大致分为五个步骤,分别为基础研究阶段、概念验证阶段、原理样机阶段、小批量试产阶段和工程化生产阶段。

这其中,第二到第四阶段,也被称为产业的“死亡之谷”。而科技概念验证要做的工作,一方面是评估科研成果是否能够商业化,另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能让科研成果商业化,让其避免陷入“死亡之谷”。

和我们常提的“最后一公里”不同,科技概念验证更像是孩童独立行走前,被家长托扶的那“最初一公里”。

而做科技概念验证,就需要了解这个产业的上下游,并且,如果真的要扶持这些企业,真正让其实现商业化,杭州需要为这些企业,配齐上下游的企业。

这也意味着,其他地方的企业,要风或者要雨,而杭州要为企业弄来风、弄来雨、还要弄来金木水火土——这样,才能构建出生态。

应届毕业生来杭州,有各种各样的项目:


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最高资助100万

杭州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最高资助500万


杭州加强政府服务,事无巨细,甚至看起来都有些“作秀”的成分:

游戏科学在杭州搬过一次家,公司员工怀念原办公地点食堂的饭菜,于是,物业就每天将菜单发给游戏科学,当员工选好饭菜后,食堂统一打包,物业公司送饭上门。

在外界看起来,杭州似乎只做了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但杭州政府,确实是把这种“鸡毛蒜皮”的基因,刻在了骨子里。

杭州实行了一个制度,叫“链长制”。它有“五个一”的工作原则:

一位市领导、一条产业链、一个工作专班、一个工作方案、一个政策支持。

为什么DeepSeek会出现在杭州?有一个细节可以侧面回答这个问题:

在杭州,你能找到覆盖芯片、存储、板卡和服务器、网络、算力中心、云服务和基础软件、基础模型和框架、行业应用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条的企业。

这些企业,有的是杭州吸引来的,有的是杭州本土培养的。

除了“链长制”,杭州还有“科技特派员制”,这些人会被派驻到企业,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困难。

我们刚才提到,杭州投入的领域铺得很广,杭州确定的五条链,分别是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

你会发现,“六小龙”只是这其中关联的一部分——杭州,远没到收获的季节,甚至,有些领域可能会没有收获。

在这个全国一些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的当下,杭州还在用一种“笨办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出更多的企业。

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杭州的选择,杭州的官员有过这样一段表述:

以久久为功的坚定干好难而正确的事。

干难而正确的事,时间,会给你答案。

事实上,不只是杭州,不只是浙江。在其他地区的“新春第一会”上,创新、人才等,都是高频词。

广东,拥有制造业所有大的门类,成长出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高技术制造业占比近1/3。广东在“新春第一会”上提的是,创新“没有捷径可走惟有向上突围”。

山东,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在“新春第一会”上提的,是“咬紧牙关”。

中国在进入创新的轨道。

像杭州那样,为人才服务,搭建起产业链,通过政策和生态,为企业提供创新的土壤,这样的情形,全国各地,都在上演。

故事,不止于杭州,不止于浙江,也不止于DeepSeek。

上一篇:總投資549億元粵藏電力項目簽約 保障大灣區綠色能源供應
下一篇:【央视快评】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勇于创新 苦干实干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