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 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新年新氣象,開工即衝刺。2月5日是內地春節假期後的首個工作日,廣東隆重舉行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為全年經濟發展規劃藍圖。連續三年,廣東將高質量發展大會作為「新春第一會」,今年會議的主題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會上指出,人工智能正在掀起產業變革,機器人時代逐步照進現實。廣東兼具機電技術和數智技術兩大優勢,要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下大決心、集中發力。他形象地稱,今年粵港澳將聯合承辦全運會,也完全能夠舉辦產業體系競賽的「全運會」。
今年春節前夕,DeepSeek的橫空出世讓全球科技企業對中國AI技術刮目相看。黃坤明在講話中特別提到,深度求索(DeepSeek)以不怕虎的勇氣銳氣撼動美國人工智能巨頭、產生連鎖效應,中國已經顯示出引領時代浪潮的全新氣象,廣東更應該在百舸爭流中奮力爭先。他表示,對於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廣東將緊盯科技前沿、產業「風口」、市場潮流,打造更多熱點、燃點、爆點,努力成為新規則的重要創設者、新賽道的重要主導者。
加快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平台建設
「廣東兼具機電技術和數智技術兩大優勢,要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下大決心、集中發力,構築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黃坤明表示,廣東將構築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希望廣大有遠見、有抱負的投資者、創業者積極參與進來,共同奔赴破土而出的產業盛宴,共同迎接人機共生的智能世界。
對於廣東未來將如何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上集中發力,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吳紅表示,具身智能機器人就是兩者結合的一個新賽道。「具身智能機器人是人工智能技術與製造業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領域。」
![](https://www.nbipbsm.com/Upload/1739189311.jpg)
吳紅說,廣東將加快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平台建設,強化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同時支持龍頭骨幹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建設智能機器人中試驗證平台,提供中試熟化、工程開發、工藝改進、軟件升級等服務。此外,廣東還將推動人工智能與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深度融合,強化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應用,提高具身智能機器人的人機交互、判斷決策等智能化水平。
粵港優勢天然互補 助灣區產業升級
廣東發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也為香港融入大灣區現代化產業體系帶來了新的切入口。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表示,通過這次大會感受到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是廣東今年發展的關鍵詞。「對香港企業家而言,廣東與香港已經密不可分。既然廣東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香港企業家就更應思考如何實現強強聯合。」他說,廣東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與香港的國際化專業服務具有天然互補性,香港的法律、會計、顧問諮詢、知識產權保護等專業服務,能夠助力推動大灣區產業升級,促進廣東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發展。
港助粵拓全球市場 安全有序高效出海
蔡冠深也表示自己有留意DeepSeek等AI技術的發展。「事實上,AI領域的技術模式正迎來顛覆性變革。」他說,過去,OpenAI等企業需投入百億美元級資金建設超算中心,並消耗巨大電力。而現在,我們可能只需不到其1%的成本,便能實現突破,重塑AI產業的運作方式。香港作為國際化平台,也應該助力廣東人工智能企業拓展全球市場,實現安全、有序、高效地出海。
香港潮州商會會長高佩璇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儘管香港自身製造業規模有限,但在工業化過程中,香港一直與廣東緊密相連,形成互補關係。她認為,廣東發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香港可以發揮連接世界的重要窗口作用,讓廣東現代化產業走出海外,拓展更廣闊的市場。
![](https://www.nbipbsm.com/Upload/1739189381.jpg)
廣東部分先進製造業去年成績單
●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營業收入超過3,200億元(人民幣,下同)
●工業機器人產量同比增長 31.2%,服務機器人增長 7.2%,產量居全國第一
●消費級無人機佔全球 70%以上市場份額,工業級無人機佔全球 50%的市場份額
●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800億元
●汽車產業利潤總額318億元,汽車產量達570.74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約佔全國1/4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盧靜怡
話你知|具身機器人
具身機器人(Embodied AI)是指將人工智能融入物理實體,使其具備感知、學習和與環境動態交互能力的機器人。這類機器人通過與周圍環境的交互,獲取信息、理解問題、做出決策並執行行動,從而展現出智能行為和適應性。人形機器人是具身機器人的一種,專門模仿人類的外形和運動特徵。它們通常具有類似人類的頭部、軀幹、手臂和腿部設計,旨在人類環境中執行任務。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盧靜怡
![](https://www.nbipbsm.com/Upload/1739189424.jpg)
粵企人形機器人訂單料翻倍 業界:粵港合作空間大
人形機器人在工廠裏穿梭搬運物料、精準監控生產進度,甚至還能與工人協作完成任務——這些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如今正在變成現實。在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會場外的展示區,一個身高1米7、體重55公斤的「里掂」人形機器人吸引了不少參會者的注意。里工實業AIoT規劃部總監蔡汝梁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 「里掂D1」主要應用於智能製造領域,比如航天航空、醫療器械、3C電子等行業,在監控車間產能、跟蹤生產任務進度、物料領取和訂單投產等方面,提升了生產效率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里掂D1」已經預售了1,000台左右,還有訂單正在洽談中。為了能在今年二季度順利交付,企業正在抓緊和上下游供應鏈聯繫。蔡汝梁表示,公司過去是傳統的裝置製造企業,近年開始研發機器人產品。「這兩年隨着製造業升級腳步加快,我們基本每年訂單都有2位數增長。今年預期可以達到翻倍增長。」
港技術金融支持優勢大
蔡汝梁認為,國產AI發展為人形機器人行業帶來新動力。他表示,香港和廣東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合作空間很大。他們對於香港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人才特別感興趣,希望可以吸引他們到公司進行研發。
香港文匯報記者了解到,廣汽集團也在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產業。廣汽人形機器人團隊COO兼供應鏈總監周仁義透露,公司計劃於2025年在廣東成立全球首個智能人形機器人應用示範區,通過先行試點,為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提供可行路徑。「這個產業的發展模式與自動駕駛類似,需要先在示範區裏進行應用驗證,暴露技術與商業化的問題,然後再進行優化迭代,最終實現大規模推廣。」周仁義表示,廣汽已在安防、研發等垂直領域開展人形機器人應用,他們希望可以攜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一起布局這個示範區。
周仁義認為,香港不僅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擁有技術優勢,還具備強大的金融支持能力。他透露,公司已與香港理工大學展開技術合作,並希望借助香港的科研人才資源,進一步推動人形機器人在不同場景的應用落地。
(來源:香港文匯報A09:要聞 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