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会见摩洛哥王储哈桑

23件刘开渠雕塑作品无偿捐赠中国国家画院 含8件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原始雕塑稿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中巴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南方报业与武汉大学签署人才合作协议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葡萄牙语版)在巴西主流媒体播出

时政画说丨从大河到大洋

红安七里坪—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

发布时间:   来源: 欧洲侨报
本报讯  湖北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乡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1931年11月7日,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在七里坪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为什么编成的是第四方面军?中共中央计划将中国工农红军扩编为多个方面军。1930年8月23日,红一、红三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随即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为总司令, 毛泽东为总政治委员,杨岳彬为总政治部主任。此时,由于彭德怀同志主动提议三军团和一军团合编为第一方面军,放弃了三军团单独扩编为第三方面军的计划。中央关于组建第二方面军的指示(1931年12月4日,中央给苏区中央分局、省委及红军各军政治委员的训令)是:“鄂豫皖第四军应扩充编成第四、第九两军,湘鄂西第三军〔注:贺龙所部〕应先编足两师,鄂北红九军改成独立师,在此三部分打通,应成立红军第二方面军,归鄂豫皖苏区革命委员会管辖。”鄂豫皖地区未等与湘鄂西及鄂北等三处打通,已于1931年11月7日先行成立了第四方面军。张国焘、陈昌浩后来在给中央的报告中说:鄂豫皖地区的红军“仍命名为红军第四方面军,将来再改称第二方面军”(张国焘、陈昌浩《关于豫南、皖西战况给中央的报告》1932年3月21日)。实际上,红二方面军在长征后期的1936年7月才由第二军(红三军改称红二军团又改称红二军)、第六军(红六军团改称而来)、第三十二军(红九军团改称而来)合编而成。
红安,原名黄安,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1924年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1927年11月,中共黄(安)麻(城)特委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领导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起义部队在在七里坪誓师,经过了激烈的战斗攻克了黄安县城,成立了黄安县农民革命政权,并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1929年,鄂豫根据地形成,七里坪成为根据地的中心。1930年,七里坪也被命名为“列宁市”。同年秋,在此召开了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了苏维埃政府成员。整个土地革命时期,共有14万红安儿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这片被血染红了的土地上,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董必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两任国家领导人,还有韩先楚、秦基伟等威名显赫的223名共和国将军。红安一带,曾经包括在全国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苏区——1929年形成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里,当年震破敌胆并流传至今的歌谣:“小小红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七里坪镇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距离湖北省红安县县城北23公里,北与河南省新县接壤,西临大悟县相连,东与麻城比邻,南与火连畈临界,阳福公路从镇中穿过并形成街道。
当年七里坪镇是红安第一大镇,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1930年2月,七里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根据中共鄂豫边特委委员徐宝珊的提议,并经鄂豫边特委和革命委员会讨论通过,决定将七里坪改名为“列宁市”。同时,为纪念二七大罢工、八一南昌起义、苏联十月革命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以及吴光浩、张南一、彭湃、杨殷、顾正红等著名革命烈士,将七里坪的东南西北门分别命名为“二七门”“八一门”“十月门”“五一门”,将小北门命名为“光浩门”,小南门命名为“南一门”,河街命名为“彭湃街”,中街命名为“杨殷街”,南街命名为“正红街”。
七里坪不仅是红四方面军诞生地,同时也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红二十五军重建地、红二十八军改编地,是郑位三、秦基伟、徐深吉等143位共和国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故乡。
全镇现存革命旧址40余处,有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革命法庭、工会、银行、黄麻起义会场、中共黄安县委驻地、红军经济公社、列宁小学(七里坪革命纪念馆)等,尤以长胜街革命旧址遗迹群为主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为集中。
但是,七里坪最有名的,还是红四方面军诞生地!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军经过整编,于11月7日在七里坪组建第四方面军。
如今,七里坪镇里有红军广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在镇里路边的一个广场。

七里坪红军广场不大,广场上竖立着徐向前题字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纪念碑。
组建时,第四方面军下辖第四军(下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第二十五军(下辖第七十三师)和彭杨军政干部学校,全军有3万多人,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仕奇任政治部主任。
在纪念碑的基座上刻有《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纪念碑碑文》,其中记载了红四方面军诞生的历程:一九二七年十一月黄(安)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黄麻起义,夺取了红安县城,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它是红四方面军的建军起点;一九二八年初,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同年七月,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一九二九年党又领导了商南、六霍起义,分别建立了三十二师、三十三师;一九三〇年四月,三支红军合编为红一军;一九三一年一月,遵照党中央指示,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七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今红安)七里坪成立,下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
选择在1931年11月7日宣告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立,也是为了庆祝当天的苏联“十月革命节”。
在此碑文中,把1927年的“黄麻起义”作为四方面军的建军起点,“由一支几十人的游击队发展为八万余人的正规红军。”
红四方面军发展历程简要为:中国革命工农军鄂东军→中国革命工农军第七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与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师合编)→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当年的驻地主要在七里坪镇的古街——长胜街。长胜街是七里坪镇的一条主街,长约600米,原名正街,约7米宽的街道用花岗石条铺成,街道南北各有花岗石条砌成的城门楼,1930年曾命名为杨殷街。街道两边房屋清一色的清代建筑风格的老房子,多为砖木结构,有一层的,有两层的,高低错落,有的房子内还有天井。青砖,黛瓦,飞檐,马头墙,木格窗户、木板门扇,房屋山墙或隔火墙有龙蛇鸟兽造型装饰,建筑风格别具一格。一些红军和苏维埃机构就驻在这些老房子里。
由于七里坪地处鄂豫交界,当年长胜街上商贸十分兴隆,街道两边居民都从事工商贸易。据红安县志记载“1927年长胜街从南到北仅经营粮油的漕行就有30多家”,居民们每天把收来的粮油山货特产等,用竹排从倒河运向阳逻,销往武汉,再从武汉把当地群众需要的工业品、生活用品运载回来,销往各地,当时人称七里坪为“小汉口”,称长胜街为“六渡桥”。
2002年,红安县委、县政府决定对长胜街进行重点修复,同年3月,县政府决定投资100万元修复南北石条城门楼,恢复石条路面,延长街道290米(长胜街达到600余米长)。
北城门边上有一座石碑,上刻“秦绍勤烈士就义处”。秦绍勤(1903-1927),七里坪福德院墙村人,192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任四区农民协会主席,8月,七里坪工会成立时为负责人之一。随后在福德、柳林等地组建农民赤卫队,参加过黄麻起义活动。是年冬被国民党军队逮捕,经受鞭打、铁烙、脚被钉在门板上等酷刑,仍高喊:“打死我,老子也不投降!”农历腊月初三,他被敌人绑在电线杆上,开膛剖肚,挖出内脏,头悬七里坪西门城墙上示众。1974年,红安县革命委员会在七里坪长胜街北端立碑纪念。碑文为“英雄秦绍勤,开膛剖肚在北门,宁愿自己死,不连累别人。”
进入长胜街,我们先找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部。1931年11月7日,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时,在七里坪西门外河滩上召开成立大会,总指挥部就驻在长胜街。如今,长胜街上的总指挥部旧址挂着徐向前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匾额,外墙上配有说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1931年11月上旬,鄂豫皖苏区党和红军连续取得一、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后,苏区迅速壮大,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军集中于黄安县的七里坪进行整编。11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七里坪诞生,全军三万人。红军扩编后,第四方面军总部设立于此,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等指挥员住此。
2010年1月23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 习近平在这个旧址里与基层党员干部进行了座谈。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共有5间房屋,也是“红四方面军纪念馆”,展示的《前言》:中国工农红军诞生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1921年,鄂豫皖边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革命高潮。在惩治土豪劣绅、摧毁封建制度的殊死斗争中,遭到反革命武装的疯狂镇压,人民深感建立武装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于1926年冬先后建立了革命红学、农民自卫军等革命武装。这就是红四方面军的源头。大革命失败后,这些武装在党的领导下,立即发动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起义胜利后,成立了农民政府,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这是鄂豫皖边区第一支我党领导的正规武装。以这支仅有三百人的鄂东军作为起点,经历了粉碎敌人无数次“会剿”“围剿”的战斗,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八万正规部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是党缔造的中国工农红军三支主力部队之一。他坚持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中原腹地创建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他与中央苏区一起形成东西两大根据地。嗣后,有相继开创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为策应党中央和红一、二方面军的战略转移、为巩固和发展陕甘宁根据地、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实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先后转战湖北、河南、安徽、陕西、四川、青海、甘肃、宁夏等省,歼敌三十万。他在创建根据地、建立红色政权、建设红军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为我党我军培养了大批的高级领导干部。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史,是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四方面军长达十年的战斗历程,是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英雄战歌。
展示中,有鄂豫边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军事问题决议案》(1929年12月2日)中提出的《红军初期战术》,这对于弱小时期的红军作战非常实际。
《红军初期战术》,包括“八会”“七条游击战术原则”:
——八会:1.会跑(会跑路,迅速脱离强敌。跑圈战术。)2.会打(不打无益的仗。先打弱敌,打则能胜。)3.会集(集的拢。)4.会散(散得开。)5.会攻(攻如猛虎。)6.会退(退如狡兔。)7.会知(各地方党和群众随时主动通报敌情。)8.会疑(迷惑敌人。)
——七条游击战术原则:集中作战,发散游击;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敌情不明,不与作战;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对远距离的敌人,先动员群众扰乱敌人,再采取突击的方式;敌人如有坚固防御工事,不与作战。
长胜街60号,是红安县赤色邮政局旧址。
列宁市经济公社旧址在长胜街52-54号,这是鄂豫皖特区1930年春创办的第一个苏维埃经济公社,活跃根据地经济,为农民提供种子、农具等生产资料。
鄂豫皖苏区中西药局旧址在长胜街49号,设立中西药局是为红军医院供应药品。在窗户边上有说明《鄂豫皖中西药局旧址》:1931年至1932年间,为保障红军医药供给,提高苏区人民的健康水平,苏维埃政府特以郑位三之父郑维翰开设的“大生祥药铺”为基础,建立了鄂豫皖中西药局。
鄂豫皖苏区苏维埃银行旧址在长胜街48号,银行当年发行纸币壹元、伍角、贰串3种;铜币面值伍拾文1种;油布凭票(经济公社流通券)有壹串文、贰串文2种。
在长胜街29号(五夹巷口),1930年在此设立列宁市苏维埃饭堂合作社旧址,以供应苏区军民日用工业品和土特产品为主,也相当于招待所,持苏区政府或红军介绍信的可在此免费就餐。
在长胜街9号,是七里坪工会旧址。1926年冬,“柯义生”杂货店的店员郑行瑞为了配合农民运动,在潘氏祠堂成立了店员工会。1927年春,在黄安县总工会领导下,又成立了七里坪工会及工人纠察队,随后又成立了我党历史上最早的劳动保障机构——黄安县及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劳工委员会。
此外,在七里坪长胜街132号北山墙的墙头上,有残留的“列宁市杨殷街”6个楷书字,“列宁市”3字大15厘米×15厘米,“杨殷街”3字大25厘米×25厘米,字迹清晰可见。系1930年2月七里坪改称“列宁市”、正街改称“杨殷街”时所写。杨殷,今广东省中山市人,1927年参加领导广州起义,后任中共中央军事部长兼江苏省委军事部长,1928年被捕,1929年8月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
在长胜街的另一头(南头),也有一座条石城楼(南门)。
长胜街南门外原有文昌宫,建于明朝末年,座东朝西,砖木结构,琉璃瓦面,由灵官殿、佛殿和两个天井组成,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1927年7月,中共黄安县委在此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中共“八七会议”精神,拟定《中共黄安县关于传达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关于武装暴动的指示的报告》和《中共黄安县委关于武装暴动的计划》,同年11月13日,中共黄麻特委在此召开黄麻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成立了黄麻起义指挥部,七里坪也因此成为起义队伍的重要集结点。1930年党中央鉴于鄂豫皖地区革命运动不断高涨,为了指导革命顺利发展,委派曾中生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来鄂豫皖苏区,在文昌宫主持召开了原中共鄂豫皖边特委紧急会议,决定成立平汉特区行动委员会、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抗战时期文昌宫被日军烧毁。现在遗址上已建民居。
七里坪镇除了长胜街,还有其他街道上,也有革命旧址遗址。
七里坪镇的和平街(长胜街南门外),有1927年4月成立的革命法庭旧址(旧称南庙,座东朝西,砖木结构,硬山顶,布瓦铺盖,脊上饰有腾龙吻兽,内山墙为抬梁式梁架木板墙,面阔四间,进深三间,占地120平方米)。当时,依照《湖北省惩治土豪劣绅暂行条例》依法惩治了七里地区大土豪阮纯青、李介仁,镇压了七里坪商会会长李业阶等反动派,大长了工农协会的志气,有效打击了反革命的反动气焰。2002年5月14日,董必武法学研究会与会专家参观了这个法庭后都赞叹不已,被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第一庭”。
在七里坪镇河街,有列宁小学旧址(现红安县列宁小学内,也是七里坪革命史纪念馆)。1930年2月由中共鄂豫皖特委在此创办了鄂豫皖苏维埃小学,当时命名为“列宁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七里坪列宁小学关怀备至。董必武、李先念、乔石、秦基伟、刘华清等先后来校视察,徐向前元帅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李先念主席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训。
在七里坪河街南头方迎春家住宅的南山墙头上,有残留的“列宁市彭湃街”6个正楷字,字大15厘米×15厘米,现“宁市”2字清晰可见,其他4字依稀可辨。1930年2月,七里坪改名为“列宁市”,河街改名为彭湃街。
除了七里坪镇里的革命旧址、遗迹,在镇东南山坡上还有七里坪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七里坪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方柱形纪念碑,高10米,宽2米,于1973年7月建成,碑的正面和背面镶满汉白玉,正面镌刻着董必武的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镌刻着董必武为纪念黄麻起义35周年写的两首诗:“廿二年间起伏多,黄麻革命涌红波,大山三座终移去,党引工农奏凯歌。”“燎原烈火起星星,烧却江淮腐恶根,英勇斗争成绩夥,山区到处见新村。”
1958年3月12日,董必武重回红安,在视察七里坪时,挥毫赋诗:“残垒犹存旧战痕,义军根据地传名,而今建设能跃进,不愧当年七里坪”。
到了七里坪,容易忽略“国共合作谈判旧址”——在今七里坪镇人民政府大院内。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与中共皖鄂特委书记何耀榜会合,看到了姜术堂从西安七贤庄红军联络处带回来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等中央文件,决定向豫鄂皖边区剿匪督办公署主任卫立煌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停战谈判。高敬亭派出何耀榜为二十八军代表,与卫立煌派出的代表刘刚夫、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派出的地方代表开展停战谈判。7月27日,谈判达成协议,高敬亭化名李守义,以红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的名义到岳西县朱家大屋出席签字仪式,何耀榜、刘刚夫代表本方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合作抗日”的协议书上签字。8月,红二十八军在开赴七里坪地区途中,遭国民党当局武力阻挠。10月,红军代表何耀榜等赴七里坪,与国民党武汉行营代表刘纲夫再次进行谈判。红军代表列举国民党当局破坏岳西协议的事实,迫使国民党当局撤走驻七里坪地区的军队。后来,红二十八军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走上抗日战场。
七里坪,随处可见红军、红四方面军的革命印记,它们见证了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见证了一支几十人的农民自卫军发展成为近10万人的四方面军的革命历程。
离开七里坪镇不远,在八一村桂花岭有2015年落成的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陵园前仿古的门楼非常庄严,令人肃穆。
红安县人民政府于2015年11月举行了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落成开放仪式。陵园建有仿古门楼、“红四方面军旗帜”主体纪念墙和纪念广场,其核心区域为烈士陵墓,共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不同时期牺牲的烈士1481座墓,其中红军烈士墓有1130座(包括参加黄麻起义的烈士114位)。
陵园里的烈士墓前是巨大的拱门,门上方缀着金色的功勋章。烈士墓整齐排列,浅色的墓座配以褚红色的墓碑和墓碑上的黄色碑文,显得精致、醒目。
位于烈士墓前列的烈士有4位——参加过“五四”运动、最早接受“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戴雪舫烈士,以及他的儿子、“黄麻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戴克敏烈士;红安第一个党组织创建人王鉴烈士,以及他的妻子夏国倪烈士。排在烈士墓前面的还有红三十军军长余天云烈士和红九军军长孙玉清烈士(在西路军中牺牲于“河西走廊”)。
如今的七里坪,能看到在路旁停着不少旅游大巴,这里的红色旅游和古镇游还是比较红火的。我们愿七里坪被更多的人所关注!

(文章摘自:原创, 大龙 重走长征路)
上一篇:【大美罗田】大别明镜 天堂湿地
下一篇:德国隐世湖心小岛,一岛一人一世界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