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外玉岩


来源: 欧洲侨报   时间:2023-02-20 06:41:52





作者:陆春祥
 
图:玉岩书院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是广州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书院之一。(李剑锋 摄)

题记:
唯有文字性,万古抱根柢。(黄庭坚《次韵秦觏过陈无己书院观鄙句之作》)
我在广州黄埔的玉岩书院,突然想起了黄庭坚写书院的诗句,我理解,只有好的文字(可泛指一切书院的学习),才是成就事物的本源或基础。

    1、
    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陈桥驿,天寒地冻,赵匡胤被温暖的黄袍加了身,虽是蓄谋已久,部下拥立,赵皇帝还是有点担心,国家初建,四周还有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许多双眼睛盯着,统一乃当务之急。
    面如白玉,唇齿如丹,樱桃小口,眉目清秀,这不是美女,而是一位男儿,这位神仙中人叫潘美,与他的同宗先人潘安一样貌美,不过,潘美不仅人长得帅,还是一位有名的武将。潘青年时起就做过柴荣的侍从,柴荣继位成周世宗,潘又成了供奉官,跟着柴荣南北征战,自然,他也是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的好朋友。
    宋太祖开宝三年(970),赵皇帝将潘美招呼到眼前,吩咐道:潘爱卿,前些年,平定李重进扬州叛乱,平定汪端湖南叛乱,你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你任潭州(今湖南长沙)防御使以来,南汉几次犯桂阳、江华等地,你都狠狠地将他们打退,现在,我们消灭南汉的机会到了,我命令你为行营诸军都部署,尹崇珂做你的副手,南下消灭刘鋹!
关于潘美战绩的细节,我们不一一细说了,只说最关键的一仗。
潘元帅率军一路横扫南汉,刘鋹拼死抵抗,在离南汉都城广州一百二十里地的栅头,山深沟阔,南汉十五万大军,在刘鋹弟弟的率领下筑起防线,狙击宋军,他们准备以逸待劳,既坚守,又可以消灭宋军有生力量。潘与尹副手观察过地形后召开军事会议,如此计划:南汉军队用竹木编起栅栏,这就给了我们一个火攻的机会,一边火攻,一边用精锐部队夹击,南汉军一定阵脚大乱,他们的防线就可以轻松突破。战事也正如潘元帅判断的那样,古老的火攻依然奏效,南汉军大败,宋军一路追杀,长驱直入扑进广州城。刘鋹被俘,南汉宣告国灭。
南汉的都城广州,迅速成为宋朝的一个州。潘美与尹副手,同知广州兼市舶使,紧接着,潘美又兼山南东道节度使,两年后,潘美又兼岭南道转运使。
对潘美这样的军事大才,赵皇帝自然不会让他闲着,还有南唐,还有北汉,还有吴越,一个个都要收入大宋囊中的。潘美自己也感觉,他随时都有可能被赵皇帝招呼到统一事业的前线去。
钟轼出场。
潘元帅打仗,自然不会仅仅是他自己冲锋陷阵,钟轼就是他军中的一员主要战将,他俩关系特别,是岳婿。潘美有九个女儿,钟轼在19岁时就娶了潘家三小姐。潘家女婿,自然都不是一般的人物,最有名当数八小姐,她是宋真宗赵恒的第一任妻子,但她命薄,二十二岁就去世了,未留下子女,赵恒继位后,追册她为皇后,曰章怀皇后。
灭南汉,钟轼功劳也大,官升二品朝议资政大夫,留守广州。
开宝七年(974),潘美果然又有新的使命了,他要率军往江陵(湖北荆州)去,赵皇帝征伐南唐。临行前,他将钟轼招到帐前:我们要伐南唐,后面还有北汉、吴越,我和皇帝说了,你就留驻此地,谨防南汉死灰复燃,这里人稠地肥,是过日子的好地方。
2、
钟轼,本邑马村堡龙腾里人,原河南开封长葛籍,唐参知政事钟绍京之八世孙也。以佐宋太祖勋官至防御使,娶相国谥武惠潘美之季女。开宝三年,奉命裨潘美征伪汉刘鋹,越明年平之,得州六十、县二百四十,功加广州留守,因卜筑于古番龙腾遂家焉。至今子孙蕃衍,文雅翩翩,岂非戢乱、奠安斯民之报哉?署令萧大成尝记其事。
这是清雍正八年《从化县志》上钟轼传的记载。
从钟轼的小传上看,钟轼是唐朝宰相钟绍京的后人,这钟绍京,与李隆基一起助李旦上位,自然也被重用,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钟轼这一留下,就在广州扎下了根,他选择了龙腾里(今从化太平屈洞村)定居,他的后代于是在此开枝散叶。
可以想像,钟轼与他的潘家三小姐一起,在龙腾里过起了幸福的晚年生活,他的三个儿子,各自成家立业,子又孙,孙又子,就如那蓬勃的荔枝树一样,在岭南的大地上生长得郁郁葱葱。北宋没了,南宋接着,这一下,就到了南宋隆兴元年(1163),钟轼的五世孙钟遂和,举家从赤坭迁到萝岗坑村的永保里。
说起钟遂和,故事一连串。
钟遂和经商,做官,都不说了,单说他的眼光。他的眼光焦点聚集在岭南大地的文化传承上。那岭南首第古成之,钟遂和从心底里佩服,名列第二,被同舍考生下了哑药,以至于次日廷对时发不出声被逐出大殿,但古成之没有申诉,三年后,重新凭实力考到第十九名(端拱元年只录取28人,称二十八宿)而成为宋朝岭南第一位进士。钟遂和清楚得很,与其他地区比,岭南考取的进士本来就少得可怜,而要多出几个古成之,只有让更多的孩子不断学习,才有日后参与全国科考的竞争机会。
在钟遂和当年迁家的路途中,他第四个儿子钟玉岩,只有八岁,玉岩睁着一双大眼,对周围景色非常好奇,一路跟着大人,无忧无虑,就如平时父亲带他出去游玩一样。钟遂和的脑子迅速转动起来,玉岩这孩子聪明,无论如何要让他多读书,日后更有能力报国。
伏虎山下有一座小山峦叫萝峰,山不高,风景却绝佳,树茂草盛,溪涧环流,曲径通幽,常年云雾缭绕,晴空时,登峰眺远,眼前景色尽收,每次打量萝峰山,钟遂和的眼光久久不肯离开,一个念头迅速升起:这绝对是读书的好地方。对,就在山麓办一个小书院!
读书的房子不需豪华,圆顶草屋也可以,只要窗明几净,钟遂和将这个地方叫做种德庵。庵不是小庙,只是书斋,与此同时代的陆游,不也是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老学庵”嘛。万事德为首,修身如执玉,种德胜遗金。种德,修积德行,施恩德于人,于己,于人,皆为大善。
从此,无论晴雨,种德庵里书声朗朗。阳光与云雾一样调皮,它们常伴着那些童子,轻轻触摸着书卷。鸟鸣与流水,似乎有了极佳的对答。钟遂和与他请来的老师,皆严厉而和善。严师的身影,映射出无数乡邻儒子成长的道路。淳熙十二年(1185),八十岁的钟遂和去世,遵其嘱,钟家就将其葬于萝岗,或许,他心愿未了,他要日日在种德庵边听书声。没有受教于此学童的具体数字,但钟玉岩与崔与之,这两颗读书种子,终成南宋时空中的参天大树。
3、
先说钟玉岩。
钟玉岩(1155—1225),字圣德,号玉岩。他入学种德庵时,已经十二岁了,老爹严格教导,学习刻苦勤奋,遍读典籍,但就是考试运气不好,每次大考,总是发挥失常,几乎落下考试恐惧症。可以这样认为,钟遂和去世时,真是有点不甘心,他家老四,已经而立之年,甚至都没能列为诸生。
然而,钟玉岩并没有过分气馁,他依然认真苦读不辍,有好同学崔与之的激励,或许,宋代的特奏名也给他某种鼓励,持续不断地考,活得久,十五六次以后,无论成绩如何,只要能参加考试,都会考中,虽然特奏名进士名声不如那些真进士,但终究还是进士。命运还是垂青了钟玉岩,南宋嘉泰四年(1204),已近知天命的他,终于举乡贡第24名。次年,钟玉岩带着胜利的喜悦,奋力一搏。京城临安的三月,春风骀荡,柳枝轻拂,钟玉岩盯着进士甲科榜上自己的名字,目不转睛,他太不容易了,这个榜,有他父亲的深深期望,他与崔与之一样,虽不是春风得意的年纪,但都是岭南学子努力的结果,种德庵,那里埋下的读书种子,终于长成了大树。
大器晚成也有好处,人毕竟成熟,做官得心应手。徽州府判,公正廉明,颇有政绩,三年后即升武昌同知。武昌虎患厉害,钟玉岩想方设法,穷杀猛打,虎患几尽根治,武昌百姓出行平安,后调福建参议。厦门沿海,倭寇常来骚扰,百姓闻倭色变,钟玉岩组织乡勇,数次打退来犯倭寇,百姓安居乐业。为此,又升户部度支判、敕进内直起居郎。
如果按照这样的升官进程,要不了几年,钟玉岩就会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人物。然而,此时,大约是1216年(嘉定九年),宋宁宗时期,南宋政府已经如汪洋大海中的船一样,飘摇不定,危险时刻而至,成吉思汗刚刚攻下金人统治下的北京,设燕京路大兴府,而南宋政权内,既内斗得厉害,也抱着侥幸与天真,他们想联合蒙古人一起灭金。或许,钟玉岩升得太快了,招人嫉恨排挤,有人参奏他组织乡勇,开祸强邻,会引发事端。钟玉岩据理力争,幸亏宁宗还没有昏庸到不辨是非的程度,再次查明钟玉岩抗倭真相,不仅没治罪,反而升他为参议中书省兼知政事、朝议大夫。然而,经此事件折腾,钟玉岩对官场有些心灰意冷,他立刻想起了种德庵,年事也已高,那里才是他的好去处,他要像父亲那样,辞官归故乡,教书育人。
嘉定十二年(1219),带着仕途的荣耀光环,钟玉岩回到了萝岗故里。出去了十几年,眼光也开阔了,财力也有,钟玉岩将种德庵进行了扩建,似园,余庆楼,漱玉台,或许,种德庵已经容不下这些建筑了,索性将其改为“萝坑精舍”吧,功能依旧,延师讲学,八方士子可以在此纵情读书。
再说崔与之。
崔与之(1158—1239/1240年1月19),字正之,号菊坡。他小钟玉岩三岁,家贫,九岁进种德庵随钟遂和读书,他与钟玉岩亲如兄弟,称他为四哥。崔与之的考试运气比钟玉岩要好,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在种德庵读书长达24年后,崔与之前往临安太学苦读,他立下宏愿:三年必须高中。三年里,崔与之两耳不闻窗外事,即便节假日,也不去街上走一下,他怕临安城繁华的烟火会冲淡他的意志,他必须专心致志。功夫终不负他的苦心,三年后,他考中进士,此时,已经三十六岁。
南宋政坛上,崔与之显然比钟玉岩得意,他历任广西提点刑狱、金部员外郎、秘书少监、成都路安抚使、四川制置使,著名的“八辞参知政事”、“十三辞右丞相”,就是由他制造的,可见他对归隐的坚决。嘉熙三年(1239),崔与之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数月后逝世,享年八十二。
崔与之政坛有成就,在学术上也有大建树。“菊坡学派”被认为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人们尊其为“岭南儒宗”。另外,他词章造诣颇深,有“粤词之始”之称。
钟遂和泉下有知,应该开心,他的两位高足,为种德庵挣足了面子。
4
2022年8月11日上午,我到达玉岩书院的时候,八月热烈的阳光已经将其披满,不过,萝峰山微风吹拂,依然给人别样的清凉。
山脚的那些古树,似乎是书院的守护。“人面子”树,我从来没看到过,驻足细观,绕圈,上下察,树如人,那么多的品种,认不过来也算正常,每次外出,都能认识不少新植物,这就好比每次活动都会认识一些新朋友一样,只是,许多人微信加上就没有联系了,而眼前的“人面子”必须多了解一下。常绿高大乔木,漆树科,花白,果扁,根皮、叶可入药,果肉可食,种子可制皂或润滑油。不少树就是这样,普普通通,全身却都是宝。为什么叫“人面子”树呢?说是果核的形状酷似人脸故命名。也是,西湖里有一种螃蟹,六月成熟,就叫六月黄,死贵。
整个书院,依山随势而筑,树茂叶阔,林木掩映,精致而扎实。说精致,是因为规模不大,各个功能分布却周到;说扎实,建筑群墙面皆用青砖,屋顶琉璃,檐口还有造形别致的各色灰塑,青石阶,不少台面都干净得发光,我知道,那是由无数学子足迹的时光打磨而成。
沿台阶而上,抬头就是玉岩书院匾额,二层楼上还有“余庆”匾,楼连楼,阁依阁,檐接檐,从高处俯视,书院的建筑,有点像杜牧笔下阿房宫的微缩版,虽没有覆压三百余里那种气势,却也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钩心斗角,隔天离日,建筑大多藏在树荫中。
钟玉岩去世后,他的儿子钟仕绅为纪念父亲的德行遗容,在萝坑精舍的正殿塑了父亲的像,并将整个建筑群正式改名为“玉岩书院”。宋代书院已经十分发达,全国共有四百余所,其中南宋占78%,但这些书院大多集中在江南人文荟萃之地,江西、浙江、湖南、福建等地最多,浙江就达190余所。而岭南地区的书院并不多,从种德庵至萝坑精舍,再到玉岩书院,钟遂和及其子孙,他们就成了岭南粗壮文脉的培养者。
玉岩书院正门右边是“萝峰寺”,书院的另一个名称;左边为“种德庵”,乃书院的前身。“种德”两字厚重,对联也有意思:涧水流年月,山云无古今。洗心池,细泉叮咚,学子每日课前,洗手净心。玉漱石那边,每年的丰水期,山泉满溢,那些石头整日都被泉水轻涮着,涧水汩汩,时时都在轻声地陪伴着学子。催诗台前的那株荔枝树,已经1021年了,解说员说,这千年古荔枝树,广州最老,去年结了好多果,有桂味和山枝(野生)两种味道。我细看树身,这树明显遭遇过大难,我看过不少遭大难的古树,有的只剩小半身,也能茁壮,讲解员接着说:明代的时候,这棵树已经高数丈,需要两人合抱,但明朝嘉靖十六年(1537),番禺、南海一带大雪,满山树木大部分被冻死,这株古荔枝树也奄奄一息,不过,第二年春天,树茎底部依然长出了三枝嫩芽,重新活了过来。透过荔枝树身上空,白云在蓝天间静止不动,我看的云,与古代学子看的云,并不是同一片云,这对联,哈,应该改为“山云有古今”。
钟遂和建的种德庵,应该是一个小型的学堂,而眼前的种德庵,只是一间不大的屋,数张桌椅,也就能容纳十几位学生,我知道,这只是象征。钟遂和,钟玉岩,崔与之,这些身影又清晰起来。南宋优秀学子崔与之,他的座右铭,至今时时撞击人的心:无以嗜欲杀身,无以货财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四个“无以”,就是警钟,修身、家教、从政、为学,时时警戒。
5、
我们往玉岩书院深处去。
祠堂正中,钟玉岩高高坐着。每年的五月二十日,是玉岩诞,他的生日,他的子孙们,都会齐聚于此,向他顶礼膜拜。我更关注祠堂的两侧“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我知道,这是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后题的字。南宋乾道三年(1167),朱熹从福建抵达岳麓书院讲学两个多月,某天清晨,他脑中突然闪现出这四个字,他以为,忠,孝,廉,节,这四个字,足以体现程朱理学全部的深刻内涵。其实,朱熹这四个题字木刻,何尝不是中国古代读书人要遵奉的道德标杆呢?文天祥就以他的生命谱写了可泣的悲歌。如今,只要留意,不少地方,都有这四个大字的木刻、石刻踪迹,有的家族宗谱上,干脆就以这四个字为家规。我觉得,钟氏后人,也是将这四个字作为家训而承传的。
明代的海瑞,曾为玉岩书院这样题联:“石磴泉飞山欲青,洞门云掩昼多阴”。萝峰寺是玉岩书院的另外一个名字,又是书院又是寺,我好奇个中原因。明中后期,曾四次禁毁书院,明代大儒湛若水的书院就遭嘉靖皇帝的警告而拆除。严嵩要禁书院,张居正也不赞同书院的开放思想,到了魏忠贤,更加肆无忌惮地毁书院,著名的东林书院,就被他拆得片瓦寸椽不存。钟家人为了保住书院,就改名为萝峰寺,请来僧人管理,还新建了观音堂、天尊殿、金花庙等。
如此说来,海瑞游玩书院,极可能就是改名后的萝峰寺了。对联不太考究,只是一般的环境描写。海瑞生于1514年,海南琼山人。三十五岁时才中得举人,此后两次进京参加会试,均落榜。不知道海瑞何时到达此地,我猜应该是他进京考试或者返琼的空隙。海瑞的先祖曾在广州当过官,萝峰寺又在广州近郊,颇有名气,他慕名游寺不奇怪。海瑞有没有拜过文昌庙,不得而知,因为钟家修文昌庙,说是为了婉拒明代大儒湛若水择墓,你那么有名气,想在书院建墓,我们也不好拒绝,但我们在你看中的位置上修个庙,文昌庙,你还有什么话说呢。湛若水活到了95岁,他要早海瑞七十年,海瑞拜文昌庙完全有可能。
萝峰山萃,林深蔽日,涧流紧急,萝峰寺树荫中时隐时现,当海瑞走在石蹬道上,往右边的文昌庙而去之时,玉漱石边的飞泉正向他迎面扑来,那幅联于是在海瑞心中脱口而出。
“山高水长”亭。这几个字,太熟了,它们牢牢地拽着我的目光。
我家乡富春江边,严子陵隐居富春山,留下了一大串归隐的神话。范仲淹知睦州时,严祠已经十分破败,范知州命人大修,并且亲自写下《严先生祠堂记》,最著名的结尾:“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如今,一进严子陵钓台,抬头就是“山高水长”的大石牌坊。
此刻,我眼前,一块匾额,一方石刻。匾额就是“山高水长”,原为湛若水亲题,后遗失,现存匾为湛若水十四世孙湛宴重书。到底是大儒,胸怀宽广,到书院赏梅爱上了这里,墓修不成,照样为你题字,此地风水确实够好。石刻,一方高大的碑,为清末名臣张之洞游萝峰山所写的诗文:“涨海雪不到,腊花红如春,深崦闭香雪,别有桃源津。一白披层巘,杂村不乱群,种梅如种桑,衣食山中人”。1884初夏开始,至1889年底,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我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行事果敢,有担当,五年半时间,他连续赶走三任法国驻粤领事。
湛若水赞钟家修书院,山高水长。张之洞冬日游书院,梅花盛开,香雪似海。
6、
张之洞在萝岗赏梅,眼界大开,连绵绽放,洁白晶莹,飞雪透香,其实,这十里梅林,八百前就很有名了,梅种就是钟玉岩告老还乡经过大庾岭时带回来的。
萝岗香雪的故事,在广州当地极有名。
或许就是1219年的年底,天寒地冻之时,告老还乡的钟玉岩朝着家乡方向一路南行,至大庾岭时,但见满山满岭梅花怒放,白如雪,香沁鼻,钟玉岩不禁感叹:这梅岭,果真名不虚传,反正不赶时间,眼前的梅花,要好好赏个够。读书人都爱梅,历朝历代,梅花诗也是海量,钟玉岩以为,那都只是纸上谈梅,没有深刻的体验,而眼前这无尽的梅海,绝对不能错过。迅速找一户农家住下,一连几天,尽情赏梅,还不时向农家主人请教关于栽梅养梅等学问。
这农家主人是位见多识广的老者,不仅盛情接待钟玉岩一家,还吩咐家人掘出百株梅苗赠送,钟玉岩望着略带些梅岭泥土的梅苗,开心极了,他仿佛看到了它们已经在种德庵前盛放喷香的场景。
接下来的情景我们可以适当想像。钟玉岩带着那些梅苗回到了萝岗,吩咐族人精心栽培,几年下来,梅花就成林了,又不断移植,数十年后,萝岗的梅花,就以洁白柔嫩的婀娜姿态,迎接着各路文人墨客。钟玉岩常在书院里,吟诗作句,好友崔与之回乡探亲,两人在梅树下一坐就是一天,洁白的梅花,不仅是德行品格的象征,更是一种暗喻,做官,择友,梅花就是极好的榜样。也只有在这干净的梅花树下,人事的纷扰,官场的烦恼,才会一抛而空。
十里香雪海,也使我深深迷恋。
庚子年末,我与友人正参加广州花城过大年活动,甫一踏进雪似的梅林,那一朵朵晶莹剔透的小人儿,瞬间将人的心柔化。它们在梅枝上,一个个蹲着跃着,全都作出随时扑向你怀中的调皮状。
梅朵们都化作精灵,附在耳边轻轻与你对答。
唐寅几杯酒下肚,顺手拿起笔,立即显现出原有的豪爽:“对酒不妨还弄墨,一枝清影写横斜”。我答:画吧,赶紧画,画出你的唐伯虎!
王冕日日画梅,对着自家院子里洗砚池边的那几株梅,自豪的向人告诫:“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嗯,确实,你家有好梅,好梅开好花,好花个个都像淡淡的墨痕。哇,你家梅花也能作画呀!
朱孝藏轻轻叹息:“月寒江路唤真真,一缕清愁犹著故枝春”。哎,我的湖州老乡啊,你不是翰林院编修嘛,文学功底深厚,好好作词就是了,不要恼花,不要忧寒,不怕梅老,那梅骨朵,依旧是春天的使者。
陆游一生,借梅抒发了诸多的情怀,他赞梅的品格,同时也惜梅、怜梅,替梅发声,一树梅花一放翁,或许,他自己就是梅。淳熙五年(1178)年末,陆游到达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任所时,那里的腊梅正漫天遍野绽放。爱梅之人,见了如此别致的梅花,自己的心情也如梅花般盛开,他一口气写下十首咏梅诗。这梅花,是空谷佳人,是河洛之神,姿态曼妙优雅。自然,陆游是借此地梅花,赞他心中所有的梅花,蜀地梅花,临安梅花,山阴梅花,福建梅花,皆无意争春,任群芳嫉妒,尽管知道终要零落成泥成尘,依然香如故。那些苟且的主和派,我不会和你们同流的!
喧闹的人声,将思绪迅速拉回,陆游,钟玉岩,崔与之,王冕,他们咏梅的身影,正在梅骨朵的雪海上缓缓升腾开去,并留下一串串畅快的大笑声。
7
余庆楼的整体呈凹形,中间为一个长方形观鱼池,池中睡莲数株,有游鱼嬉其间,抬头望二层阁楼,便是有名的“七檐滴水”,所谓七檐,玉岩堂一檐,余庆楼三边上下各两檐,下雨时,七个屋檐的雨水一起聚焦,滴落到观鱼池。
关于来历,当地友人说了一个故事:钟玉岩对宋理宗的三皇子有救命之恩,他去世后,三皇子命人仿皇宫“八檐滴水”重建萝坑精舍,礼制不能越,八檐变七檐。我立即条件反射:不可能!钟玉岩做官的时候是宋宁宗时期,理宗继位的次年,钟玉岩去世;另外,理宗只有一个儿子,出生数月后就夭折了。
不过,故事尽管来历不明,“七檐滴水”却是一处好景观。
忽然想,这不是殊途同归吗?“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周易》)。道路不同,方向却是一个;思虑多种多样,目的却是一个。种德庵,玉岩书院,萝峰寺,钟遂和,钟玉岩,崔与之,无论什么名,无论什么人,聚徒讲授,研究学问,论道修身,都是为了文化种子的千年赓续。
一古对联深深喜欢: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岭外玉岩,八百年时间与空间的美妙组合,最有力量的读书种子,往往在刹那中变成永恒。
作者简介
陆春祥,笔名陆布衣等,一级作家,中国作协散文委员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浙江传媒学院客座教授等。已出散文随笔集《病了的字母》《字字锦》《乐腔》《笔记的笔记》《连山》《而已》《袖中锦》《九万里风》《天地放翁—陆游传》等三十余种。主编浙江散文年度精选、风起江南散文系列等二十多部。作品曾入选几十种选刊,曾获鲁迅文学奖、北京文学奖、上海市优秀文学作品奖、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中国报纸副刊作品金奖、报人散文奖等奖项。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总台纪录片《共赢——中葡论坛二十年》 开播 总台纪录片《共赢——中葡论坛二十年》 开播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