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欧洲侨报
戏画 段昭南 赏析 周翔
《秦香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一出著名的悲剧,特别适合淮剧这种哀婉苍凉的曲调,尤其是经过淮剧掌门人筱文艳的演绎,更让这出悲剧家喻户晓,其中一些唱段,江淮地区的淮剧爱好者和听众耳熟能详。
今读戏画,犹如当年听戏,耳目濡染间,不禁慨叹:
这一个世代重复的故事,浓缩多少人情与世相;
这一曲哀婉欲绝的淮调,饱含多少离合与聚散;
这一幅淡描水染的丹青,勾画多少善恶与因果!
《秦香莲》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中一出著名的悲剧,特别适合淮剧这种哀婉苍凉的曲调,尤其是经过淮剧掌门人筱文艳的演绎,更让这出悲剧家喻户晓,其中一些唱段,江淮地区的淮剧爱好者和听众耳熟能详。
段昭南戏画《秦香莲》
能把秦香莲这个悲剧人物演活,也许与筱文艳悲苦曲折的前半生经历有很大关系。筱文艳原名张士勤,淮安人,少时因家境贫穷,被卖为童养媳,跟着家主学唱戏,上世纪30年代就于沪上登台献艺,主攻青衣、花旦,开始展露艺术天赋。新中国的建立,改变了很多底层人的命运,筱文艳是其中之一。筱文艳分外珍惜新社会的演艺环境,艺术造诣也突飞猛进。她集众家之长,独创旋律婉转、行腔流丽的“自由调”,成为淮剧流行的三大唱腔之一,丰富了淮剧的艺术表现力。其以鲜明而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在淮剧界独树一帜,成为淮剧表演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她在舞台上的一生,好戏纷呈,尤以《秦香莲》脍炙人口。当时在大上海,梨园界称筱文艳为“江北梅兰芳”。今读戏画,犹如当年听戏,耳目濡染间,不禁慨叹:
这一个世代重复的故事,浓缩多少人情与世相;
这一曲哀婉欲绝的淮调,饱含多少离合与聚散;
这一幅淡描水染的丹青,勾画多少善恶与因果!
1959年筱文艳主演戏剧电影《女审》(由筱文艳根据淮剧《秦香莲》改编)
筱文艳建国后担任上海人民淮剧院院长。1957年周恩来总理来上海,亲临金城大剧院,观看筱文艳主演的《水斗》《断桥之后》等剧目。筱文艳永生铭记,当年的演出不仅得到总理一次次的掌声鼓励,而且总理还应她的提请,欣然为剧场题字,改名为“黄埔剧场”。时隔半个多世纪,那遒劲的笔墨,历久弥新,依然悬挂在剧场门前,成为上海淮剧团永远的骄傲。 周恩来接见筱文艳
筱文艳作为新社会的一颗耀眼的戏曲明星,受到周总理多次接见,周总理十分关心她的生活与成长。筱文艳回忆:“我一生中二十四次见到敬爱的周总理,总理十六次同我个别交谈。”这是莫大的尊重与关心,筱文艳倍感温暖与骄傲。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之际,筱文艳应邀来到淮安参加纪念活动,老艺术家忆起总理的关爱,热泪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