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家企业正用30万科研军团、3000亿研发投入、5万件核心专利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创新密码。

关联内容
你知道吗?
美国有“美股科技七姐妹”
深圳也有“深圳创新四姐妹”
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
这四家深圳企业
提供了中国式创新的范本
凭什么是它们?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全球开启了对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重估
其中,深圳是无法忽视的一环
这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
45年来从寂寂无名的小渔村成为全球瞩目的“创新之城”
诞生了一批富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企业
华为、比亚迪、腾讯、中国平安
这四家企业被合称为“深圳创新‘四姐妹’”
它们的市值基本在1万亿元以上
年营收超过6000亿元
在代表创新的具体指标——
持有有效授权专利数量都超过5万件
它们,正用30万科研军团、3000亿研发投入、5万件核心专利
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创新密码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20年前的“钱学森之问”点出中国当时人才短缺的难题
而如今,随着“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
中国科学家与工程师总体规模接近2000万人
相当于G7国家同类人才的总和
深圳一座城市就汇聚了400多万技能人才、超2.5万家高新科技企业
其中,深圳创新“四姐妹”这四家企业占据深圳创新“C位”
拥有约30万科研类员工
比亚迪以12.2万工程师居首
华为11.3万人紧随其后
腾讯技术人才占比高达73%
保险起家的中国平安也早就不停留于“人海战术”
而是紧跟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发展
广招技术人才
2024年财报显示
平安研发费用达180亿元
拥有2.1万名科技开发人员及3000名科学家
包括500余名算法专家
其硕博士员工占比高达10%以上
截至2024年末
平安集团的专利申请数已累计达55080项
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以海量人才为引擎
一场新时代的技术变革正席卷这座城市
这里的4个数字向我们展现了平安的效率
医疗数据库精准诊断覆盖超5000种疾病
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占比93%
AI坐席覆盖率80%
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119.4亿元
高盛曾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股市AI投资框架
中国平安是唯一一家被列入“非科技领域收入增强型(AI驱动营收增长)”
这一主题类别中的金融保险公司
平安用自研AI技术打造创新底座
深化建设金融和医养领域垂域大模型
语音、语言、视觉大模型场景准确率行业领先
深圳创新“四姐妹”其他成员也毫不逊色
华为在短短数年内“跨越万重山”
从受制于技术封锁
到自主研发出全栈芯片及原生鸿蒙操作系统
比亚迪则凭借电动车垂直整合能力
把单车平均成本打到比特斯拉低15%
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已连续三个季度超越特斯拉
腾讯亦通过庞大的研发投入与数据积累
加速其AI技术的落地应用
人才与技术有如阿基米德的杠杆
撬动起“产业+科技”的复合型创新生态
深圳创新“四姐妹”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创新范式
通过结合自身科创资源及产业禀赋
来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布局未来产业发展
通过生态化扩张逐渐形成科技创新的“创新雨林”
在企业内部
他们都构建起富有弹性的创新机制
各部门可以自主开展运作
但又在战略层面高度协同
在企业外部
他们通过外部协作、投资等方式
进一步获取技术和市场资源
并及时响应市场的最新变化
平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面对金融行业同质化的存量竞争
平安通过“服务差异化”走出一条新路
例如平安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
就构建起了差异化生态竞争壁垒
在养老领域
平安创造性地推出中国式的“居家养老”模式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养老管家”服务
整合三大功能模块
覆盖十大服务场景
在“9073”养老格局下探索高品质的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
还有很多走在创新前列的企业也是如此
腾讯在其核心业务QQ和微信社交平台取得成功时
内部便开始向多元化事业部转型
受益于计算技术积累
华为云持续优化业务结构
还积极与车企合作
推动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
比亚迪则通过掌控全产业链核心技术
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
实现成本自主可控
回到开头的问题
这四家企业还仅是深圳、乃至中国创新的一个缩影
一代代深圳企业创新接力
一代代深圳企业家开拓进取
更多创新的种子
还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出品:南财国际传播中心 21新媒体中心
总统筹:邓红辉 贾肖明
策划统筹:赵海建 丁青云
内容统筹:谭婷 辛继召
文案:曹媛 黄欣然
执行统筹:黄欣然
视频统筹:白宇航
监制:施诗
英文审核&配音:李莹亮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黄子豪
运营支持:曾静娇
审校:张晔 黄志明
(作者:黄欣然,曹媛,白宇航 编辑: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