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王勃笔下的南昌,穿越千年时光,依然焕发着迷人的光彩。2025年10月16-19日,徐剑、李舫、陆春祥、韩小蕙、龙一、苏沧桑六位文坛大咖齐聚南昌东湖区,展开了一场为期四天的文学寻访之旅。
作家团在招商蛇口·东湖意库陆上书店开展名家交流活动
他们循着“英雄东湖·献礼百年”“文艺东湖·根脉千年”“烟火东湖·心归市井”“生态东湖·幸福绿洲”四条主题脉络,用脚步丈量,用笔尖感知,全方位解锁东湖区的独特气质。从八一广场的红色记忆到滕王阁的千年文脉,从大士院的市井烟火到扬子洲的生态绿洲,这座城市的十二时辰,因文学的浸润而愈发鲜活动人。
八一广场
卯时·晨光:八一广场与市井早餐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英雄城,八一广场上,数万市民游客共同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庄严时刻。这里是南昌的城市原点,不仅是地理坐标的起点,更是红色精神的高地。
作家团在八一广场合影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站在南昌城市原点处,深有感触:“这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零公里’,也是南昌城的‘零公里’。一支伟大的军队,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一支铁军的背后,又站着江西的老表。这是一条生命的长城,是烈士们用血和泪铺就的康庄大道。”
从这座精神地标出发,作家们步入大士院、民德路的早点江湖。拌粉的香气、热气腾腾的瓦罐汤,以及各式各样的传统小吃,勾勒出这座城市最本真的模样。
作家龙一(左)在民德路茶馆体验南昌特色美食
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潜伏》作者龙一被一碗地道的南昌拌粉深深折服,南昌拌粉鲜香辣,滋味丰富。“江西是最早食辣的地区之一,这碗拌粉就是南昌人的性格代表。”他细细品味着,建议挖掘江西辣椒文化,制作南昌美食地图,打造辨识度极高的地域文化名片。
作家团在大士院品味非遗瓦罐汤
辰巳时·上午:红色记忆与工业脉动
上午的阳光洒在贺龙指挥部旧址的青砖上,朴素的办公环境与珍贵的历史文物,瞬间将人拉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夜晚。朱德旧居那简朴而充满历史质感的小楼,保留着当年的风貌,是了解朱德同志早期革命活动、追寻人民军队创建史的重要实物见证。
从革命原点迈向工业摇篮,作家们探访了南昌风洞原址。这里见证了新中国航空事业的报国初心与艰难起步,不仅是一处工业遗产,更是“航空报国”精神的生动课堂。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对此颇感兴趣,“在这里我看到了新中国新时代的高科技的梦想启蒙,这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航空报国精神的传承。”
百花洲
午未时·午后:文脉千年与创意新生
午后,滕王阁临江而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在眼前徐徐展开。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陆春祥已多次到访,仍为之震撼,“每次都能感受到跨越千年的文化共振。”
作家陆春祥、徐剑在滕王阁上合影
在东湖意库,这座曾经江西外贸储运的“心脏”,承载着老南昌的工业荣光,如今已悄然蜕变为融合历史与创意的文化磁场。在陆上书店,文学与音乐完成了一场不期而然的对话。作家们与本地文化学者、读者围坐交流,分享创作心得。
作家在陆上书店即兴创作“致东湖的一行诗”
散文名家、浙江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苏沧桑为这里的环境深深着迷,在审美上得到了惊艳,“这次采风特别有意义,让我感受到了南昌浓厚的烟火气和时代审美的提升。”
在省府大院,高大的香樟树撑起一片清凉,原先略显沉寂的楼区如今被一批精致小店悄然点亮。没有喧闹的叫卖声,只有咖啡与书香在这里静静流淌,形成了一个藏在城市深处的文艺绿洲。
作家韩小蕙在省府大院社区
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韩小蕙漫步其间,细细品味着这份独特的城市气质,“我看到南昌人对当代生活的理解,大家的生活安逸且讲究,这种对品质生活的追求,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
申酉时·黄昏:烟火街巷与生态绿洲
告别城市喧嚣,作家们驱车前往扬子洲,邂逅了一片被誉为“幸福绿洲”的生态净土。
行至江豚湾观测点,秋风拂面,十余头江豚接连跃出江面,划出优美的弧线,仿佛特意为远道而来的客人献上一场水上表演。这动人的生态画卷,正是长江“十年禁渔”后生态复苏的生动见证。
作家团游览龙沙湾花海
此时的龙沙湾,向日葵与波斯菊正值盛放,金黄与绯红交织成一片浪漫海洋。这片曾经的滩涂,如今已成为四季皆景的休闲胜地,为静谧的自然注入了跃动的活力。
大士院美食街烟火升腾
当夜幕降临,蛤蟆街在灯火中苏醒。霓虹灯牌次第亮起,铁锅与炒勺碰撞出欢快的节奏,赣菜的鲜辣香气弥漫街巷。琳琅满目的美食招牌、喧嚣鼎沸的人间烟火,使其成为南昌夜经济的标志性名片。
戌亥时·夜晚:一江两岸与文学寄语
夜幕低垂,作家们乘坐赣江游轮漫游江心,欣赏一江两岸灯光秀。晚风清凉,赣江奔涌,四色叙事书写英雄城史诗,在夜色中铺开南昌千年画卷。
作家苏沧桑(右)沉浸式体验赣江“一江两岸”夜景
陆春祥用“四脉”概括南昌印象:千年文脉、百年血脉、工业脉动与市井脉络。他进一步建议打造“南昌原点数字博物馆”,整合东湖区域内文旅资源;同时围绕“东湖十二时辰”设计深度体验路线。
赣江夜游游轮上的古装表演
十二时辰的行走在此刻沉淀,六位作家的眼中,东湖已然成为一幅流动的、立体的、充满温度的城市长卷。当灯火渐隐,这些被文字点亮的瞬间,必将化作永恒的城市记忆,让南昌东湖的故事,在更多人的心间绵延传唱。(郭美勤 黄凌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