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发行2516期《欧洲侨报》电子版

新华社:从高交会看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注脚

本周六举行!香港、澳门、广州、深圳4城同步传递

九寨沟·秋

第七屆世界客商大會在梅州開幕,客商眼裡的客家精神是什麼?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非凡“十四五”丨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安徽泾县“三丈三”巨宣制作技艺的传承与新生

发布时间:   来源: 欧洲侨报
本报讯   20日,2025海外华文媒体走读安徽活动走进位于宣城市泾县的中国宣纸文化园,探秘“三丈三”巨型宣纸制作技艺。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参观“三丈三”宣纸生产车间。中新社记者韩苏原摄)

走进“三丈三”巨宣生产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捞纸槽,纸槽里摆放的工具是帘床,纸帘平铺在帘床上,左右两端用一把帘尺固定。

据介绍,2015年,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在首次捞制“三丈三”巨宣。“三丈三”巨宣需要44名身高相近、技艺精湛的捞纸工默契配合,喊着嘹亮的口号,抬着长11.4米、宽3.6米的帘床,整齐划一的重复着捞纸动作,一帘水、二帘水,他们在纸浆槽中来回托挽两次,屏气凝神,静待水从纸帘沥下,帘床捞出水面那一刻的重量将近1200斤;荡帘过程中,下滑的水浪要尽量保持直线,直线意味均匀。

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品牌部经理严琳说,如果弯曲,纸面就会厚薄不均,这样就只有作废。

随后,由8位辅助工拉紧绳子,纸帘应声而起,利用滑轮将纸帘移动到上帖区,纸慢慢脱离纸帘,安放在纸帖上。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气势磅礴。

三丈三的纸帘也是由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的二十多位工人师傅手工编制半年时间完成的,在它的对角处各有一颗五角星,这就是红星宣纸的商标水印。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体验宣纸捞制工艺。中新社记者韩苏原摄)

严琳介绍,纸张越大越难做,除了对师傅技术的要求高外,对师傅的体力消耗也越大。因此它的产量很小,一天只可以捞六十多张。

捞完之后的宣纸需进行蒸汽盘帖,盘帖24小时后方上架,随后八名工匠一起动手,“三丈三”像一块儿巨大的白绸铺展开来。再由“大国工匠”毛胜利领衔的晒纸师傅们在晒纸焙上完成它的烘干工作。

毛胜利说,晒纸焙的温度在工作的情况下保持在65℃左右,现在进行技术革新,采用蒸汽加温。整个晒纸工作的完成,需由二十几位师傅共同完成。

三丈三的宣纸是在一张巨大的剪纸台上检验并裁剪完成的,一张纸的检验和裁边需要8位女工共同完成。

据介绍,宣纸作为传统手工制品,尺寸越大,制作难度越大,艺术价值也就越高。三丈三宣纸的面世为巨幅书画创作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也为传承与发展宣纸制作技艺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中新社记者 张强)

上一篇:海外华文媒体走进中国宣纸文化园 看宣纸是怎样“炼”成的
下一篇:从“纸寿千年”到“产值十亿”:泾县宣纸的跨界新生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