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羿州
国际在线消息:在当今的陶艺家之中,追求标新立异者不乏其人。“陶艺”的概念也一度成为了陶瓷艺术界的新时尚。在由西方观念主导下的“当代陶艺”创作的大环境之中,也不乏有能真正认清自我、品味及传承传统艺术精髓、真正达到文化大同、融合为一的陶艺家,陈羿州就是其中的突出者。
陈羿州,出生于江西省樟树市,澳门科技大学美术学博士,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沈阳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陈羿州的作品曾得到了王锡良、周国桢、张道一等多位艺术界前辈的高度评价。
陈羿州作品《乳育》 摄影 陈羿州
陈羿州作品《远古》 摄影 陈羿州
陶艺作品是内心情感解读的窗户
为了能使自身陶艺作品更加突显其对于中国传统陶艺精髓的传承,陈羿州多次前往霍去病墓前、陕西美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全国各大遗址及博物馆进行实地考察,其对霍去病的石雕颇感兴趣。陈羿州认为,正是这种圆润古朴,因式造型的艺术,才是艺术表现的最高形式。陈羿州表示:“陶艺应该是活的,而这种活的并不是如其他艺术家所谈论到的一样,仅是融入自身的情感于自己的作品之中,还应该给观者打开一扇可以解读你内心情感的窗户。而这窗户,便是在相同背景之下所展示出来的特性。”
陈羿州作品《森林之歌》 摄影 陈羿州
陈羿州作品《在人间》 摄影 陈羿州
用观众的解读让艺术“活起来”
艺术作品的形制是死的,但是每个人根据自身不同的理解和解读,就能让艺术“活”过来,甚至旺盛起来。陈羿州认为,观者对它的解读,是一种再创造,是在继他之后对陶艺生命的再赋予。
陈羿州作品《问道》 摄影 陈羿州
陈羿州作品《自嘲》 摄影 陈羿州
将“大写意”手法融入陶艺创作中
正是得益于对人性的体悟和关注,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观察,对自然本性的尊崇,对艺术“本道”的不懈追求,对自我心灵世界的反复观照,对泥土特性的了如指掌,对陶艺的热情及对自我的不断试炼,才使得陈羿州能创造出极具个人特征的“大写意”陶艺,能站在当今的社会语境之下对陶艺进行再解读。(文 李小明)
- 编辑:董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