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日,廣東五大都市圈建設規劃亮相。都市圈內的產業協同發展備受關注。圖為廣州一家製造業企業車間。香港文匯報記者盧靜怡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望賢、毛麗娟 深圳報道)廣東重磅發布五大都市圈規劃,形成區域發展新優勢,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全國前列提供有力支撐。其中廣州、深圳兩大都市圈是人才等創新要素最為密集的地區,是製造業等實體經濟的集聚地,也是先進技術的發源地和應用場。兩大都市圈均以專門篇章謀劃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推動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強化都市圈原始創新能力,並提出要前瞻布局,打造系列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包括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建設全國集成電路產業增長極和國際知名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等。 規劃指出深圳要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圖為香港科學院深圳園區。資料圖片
廣州都市圈:做強做優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
廣州都市圈規劃將立足都市圈高校與科研院所、人才資源集聚優勢,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構建以廣州為中心、佛山為支點、肇慶和清遠兩市為節點的一體化聯動創新網絡。包括加快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增質擴容,加快建設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等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積極推動實施「人體蛋白質組導航」國際大科學計劃,着力打造開放型區域重大創新平台。
同時,都市圈將協作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探索「研發+製造」「總部+基地」「前端+後台」「總裝+配套」「孵化+產業化」等合作模式,推動廣佛產業高端化發展。
規劃提出,廣州都市圈將做強做優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加快5G產業集聚發展,培育自主軟件生態,建設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試驗區。推動傳統汽車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轉型,推廣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提升純電動汽車研發水平,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和智慧交通產業集群。
同時,推動傳統家電、小家電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智能、健康、綠色、個性化等輕工紡織中高端產品,推動農業與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提升生物醫藥、化學藥、現代中藥、高端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領域競爭力。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方面,大力發展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重點發展高端工業母機、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智能機器人、精密儀器等高端裝備製造業,建設全國領先的區塊鏈與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產業集聚區。
深圳都市圈: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並重
規劃指出,深圳都市圈內部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分工體系,培育了華為、騰訊、OPPO、vivo、TCL等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初步構建以電子信息產業和互聯網產業為代表的世界級產業集群。2022年,都市圈專利申請量達478,638件,專利授權量達348,968件。到2030年,深圳都市圈高質量發展能級要顯著提升,創新動力活力明顯增強,研發投入強度達5%以上。而廣州都市圈則要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撐作用,區域協同創新能力全面增強,突破掌握一批與支柱產業、未來產業匹配的核心技術。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
深圳都市圈規劃指出,要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強化都市圈原始創新能力,推動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並重,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包括加快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等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推動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坪山高新區、濱海灣新區、水鄉新城等創新平台協同發展。加快散裂中子源二期、先進阿秒激光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同時,聚焦大灣區產業發展所需的關鍵技術領域,吸引全球頂尖實驗室、創新型企業等搭建一批樞紐型、鏈接型、區域型的技術創新平台,聯合攻關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在產業方面,深圳都市圈將聯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提升「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能級,培育若干個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包括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導體,補齊芯片製造業和先進封測業產業鏈缺失環節,形成涵蓋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及裝備材料的全產業鏈。大力發展精密傳感設備、智能控制設備和智能執行設備等重點裝備,重點提升超高清顯示、柔性顯示、印刷顯示等關鍵技術,推進智能手機、智能無人機、智能機器人、智能家電等產業邁向價值高端,建設成為全球智能硬件發展引領區。
專家:深可借助香港降低創新試錯成本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員本力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規劃對「原始創新能力」着墨頗多,在深圳都市圈中,深圳的科創平台數量、大科學裝置數量最多,這就決定了深圳很有可能要在原始創新能力方面擔當「領頭羊」的角色。
「過去無論是深港,還是大灣區的幾個內地城市,在原始創新能力的合作上都做得不夠,未來深圳都市圈可借助香港優勢,降低創新的試錯成本;同時區域內各城市可發揮各自優勢,取長補短。」本力表示,深圳可對東莞、惠州等城市輸出在科創領域的制度優勢、人才優勢、產業優勢,在都市圈內形成「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能級,帶動若干「副中心」城市的發展,培育若干個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集群價值鏈整體躍升,推動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引才不拘一格 柔性化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 廣深都市圈,對於人才引進不拘一格。圖為香港青年學生在廣州參觀創業基地。資料圖片
求賢若渴的廣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對於人才引進可謂不拘一格,花盡心思。廣州都市圈發展規劃中,提到人才次數足足達到了「58次」,還安排專門章節要求要「全面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廣州都市圈提出,除了在廣州、佛山引進「高精尖人才」外,還鼓勵肇慶、清遠等搭建一批引才育才平台,差異化、柔性化引進高層次人才。
為了方便人才到來廣州都市圈,當地將提供「一站式」對接服務平台,引導海內外高端人才向都市圈加速匯聚。廣州南沙新區建設國際化人才特區、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中新廣州知識城、佛中人才創新燈塔產業園、三龍灣科技城等均建設海外人才高端創新平台。另外,廣州都市圈還將出台海外人才來都市圈創新創業若干政策,做好外籍人才引進、認定、培養、使用、評價、保障等全周期服務工作。
落實科研人員離崗創業政策
深圳都市圈對於人才也同樣重視,提及次數達到「20」次。如何在當地落戶是不少人才的關注點。深圳都市圈提出,將共建統一開放人力資源市場。深化戶籍改革,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全面放開除深圳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此外,深圳市積分落戶政策也將調整完善,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為了促進城鄉人口有序流動,深圳都市圈還將探索人才入鄉發展激勵機制,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創業興業,推進城市教科文衞體等工作人員服務鄉村。同時落實科研人員入鄉兼職兼薪、離崗創業、技術入股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都市圈和廣州都市圈都不約而同提出要打造柔性化高端人才引進體系。據了解,深圳都市圈將鼓勵深圳龍頭企業發揮產業園區「規劃-建設-運營」全鏈條優勢,規劃建設一批產業園區,並開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試點工作,提升引才精準度和產業適配度。
(來源:香港文匯報A05:要聞 2023/12/21)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望賢、毛麗娟 深圳報道)廣東重磅發布五大都市圈規劃,形成區域發展新優勢,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全國前列提供有力支撐。其中廣州、深圳兩大都市圈是人才等創新要素最為密集的地區,是製造業等實體經濟的集聚地,也是先進技術的發源地和應用場。兩大都市圈均以專門篇章謀劃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推動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強化都市圈原始創新能力,並提出要前瞻布局,打造系列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包括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建設全國集成電路產業增長極和國際知名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等。 規劃指出深圳要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圖為香港科學院深圳園區。資料圖片
廣州都市圈:做強做優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
廣州都市圈規劃將立足都市圈高校與科研院所、人才資源集聚優勢,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構建以廣州為中心、佛山為支點、肇慶和清遠兩市為節點的一體化聯動創新網絡。包括加快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增質擴容,加快建設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研究設施、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等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積極推動實施「人體蛋白質組導航」國際大科學計劃,着力打造開放型區域重大創新平台。
同時,都市圈將協作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探索「研發+製造」「總部+基地」「前端+後台」「總裝+配套」「孵化+產業化」等合作模式,推動廣佛產業高端化發展。
規劃提出,廣州都市圈將做強做優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加快5G產業集聚發展,培育自主軟件生態,建設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試驗區。推動傳統汽車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轉型,推廣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提升純電動汽車研發水平,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和智慧交通產業集群。
同時,推動傳統家電、小家電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智能、健康、綠色、個性化等輕工紡織中高端產品,推動農業與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提升生物醫藥、化學藥、現代中藥、高端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領域競爭力。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方面,大力發展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重點發展高端工業母機、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智能機器人、精密儀器等高端裝備製造業,建設全國領先的區塊鏈與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產業集聚區。
深圳都市圈: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並重
規劃指出,深圳都市圈內部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分工體系,培育了華為、騰訊、OPPO、vivo、TCL等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初步構建以電子信息產業和互聯網產業為代表的世界級產業集群。2022年,都市圈專利申請量達478,638件,專利授權量達348,968件。到2030年,深圳都市圈高質量發展能級要顯著提升,創新動力活力明顯增強,研發投入強度達5%以上。而廣州都市圈則要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撐作用,區域協同創新能力全面增強,突破掌握一批與支柱產業、未來產業匹配的核心技術。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
深圳都市圈規劃指出,要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強化都市圈原始創新能力,推動自主創新和開放創新並重,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包括加快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等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推動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坪山高新區、濱海灣新區、水鄉新城等創新平台協同發展。加快散裂中子源二期、先進阿秒激光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同時,聚焦大灣區產業發展所需的關鍵技術領域,吸引全球頂尖實驗室、創新型企業等搭建一批樞紐型、鏈接型、區域型的技術創新平台,聯合攻關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在產業方面,深圳都市圈將聯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提升「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能級,培育若干個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包括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導體,補齊芯片製造業和先進封測業產業鏈缺失環節,形成涵蓋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及裝備材料的全產業鏈。大力發展精密傳感設備、智能控制設備和智能執行設備等重點裝備,重點提升超高清顯示、柔性顯示、印刷顯示等關鍵技術,推進智能手機、智能無人機、智能機器人、智能家電等產業邁向價值高端,建設成為全球智能硬件發展引領區。
專家:深可借助香港降低創新試錯成本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研究員本力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規劃對「原始創新能力」着墨頗多,在深圳都市圈中,深圳的科創平台數量、大科學裝置數量最多,這就決定了深圳很有可能要在原始創新能力方面擔當「領頭羊」的角色。
「過去無論是深港,還是大灣區的幾個內地城市,在原始創新能力的合作上都做得不夠,未來深圳都市圈可借助香港優勢,降低創新的試錯成本;同時區域內各城市可發揮各自優勢,取長補短。」本力表示,深圳可對東莞、惠州等城市輸出在科創領域的制度優勢、人才優勢、產業優勢,在都市圈內形成「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能級,帶動若干「副中心」城市的發展,培育若干個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促進產業集群價值鏈整體躍升,推動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引才不拘一格 柔性化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 廣深都市圈,對於人才引進不拘一格。圖為香港青年學生在廣州參觀創業基地。資料圖片
求賢若渴的廣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對於人才引進可謂不拘一格,花盡心思。廣州都市圈發展規劃中,提到人才次數足足達到了「58次」,還安排專門章節要求要「全面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廣州都市圈提出,除了在廣州、佛山引進「高精尖人才」外,還鼓勵肇慶、清遠等搭建一批引才育才平台,差異化、柔性化引進高層次人才。
為了方便人才到來廣州都市圈,當地將提供「一站式」對接服務平台,引導海內外高端人才向都市圈加速匯聚。廣州南沙新區建設國際化人才特區、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中新廣州知識城、佛中人才創新燈塔產業園、三龍灣科技城等均建設海外人才高端創新平台。另外,廣州都市圈還將出台海外人才來都市圈創新創業若干政策,做好外籍人才引進、認定、培養、使用、評價、保障等全周期服務工作。
落實科研人員離崗創業政策
深圳都市圈對於人才也同樣重視,提及次數達到「20」次。如何在當地落戶是不少人才的關注點。深圳都市圈提出,將共建統一開放人力資源市場。深化戶籍改革,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全面放開除深圳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此外,深圳市積分落戶政策也將調整完善,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為了促進城鄉人口有序流動,深圳都市圈還將探索人才入鄉發展激勵機制,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創業興業,推進城市教科文衞體等工作人員服務鄉村。同時落實科研人員入鄉兼職兼薪、離崗創業、技術入股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都市圈和廣州都市圈都不約而同提出要打造柔性化高端人才引進體系。據了解,深圳都市圈將鼓勵深圳龍頭企業發揮產業園區「規劃-建設-運營」全鏈條優勢,規劃建設一批產業園區,並開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認定標準試點工作,提升引才精準度和產業適配度。
(來源:香港文匯報A05:要聞 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