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会见摩洛哥王储哈桑

23件刘开渠雕塑作品无偿捐赠中国国家画院 含8件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原始雕塑稿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中巴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南方报业与武汉大学签署人才合作协议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葡萄牙语版)在巴西主流媒体播出

时政画说丨从大河到大洋

廣東創科啟示錄|政府甘當「店小二」 批地撥款快又準

发布时间:   来源: 大公報
 

(大公報記者盧靜怡、帥誠)技術創新,唯快不破。資金火速下撥、拿地立即動工、拎包進駐……「廣東的服務細緻到位,資金、場地和產業基金的支持都讓企業如虎添翼!」「專精特新」企業中科賽凌執行總裁陳卡軍對當地政府部門的戰略遠見、服務意識及高效執行力印象深刻。

廣東之所以能連續七年蟬聯區域創新綜合能力全國榜首,並孕育出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等一批科企巨頭,背後是地方政府敢於擔當、主動作為的真實寫照。他們精心制定產業規劃,出台系列精準扶持政策,搭建創新平台,提高行政效率,以「店小二」服務精神,讓科企把精力專注於市場開拓拚殺。這些成功舉措,對於正在大力發展創科的香港,很有參考價值。

 

前瞻規劃

引領科企搶佔未來

輕盈流動的液體屏幕、仿生機器人搬重物、商業火箭載人遨遊太空……這些曾經只存在於科幻電影中的場景,正逐漸成為現實。不久前,廣東出台《關於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行動方案》,布局未來網絡、通用智能、生命與健康、低碳能源、先進材料、未來空間和量子科技領域等7大未來產業,力爭到2035年成為全球未來產業創新策源地和發展高地。近年,廣東在科技創新領域展現出非凡的規劃能力和領導力,通過一系列前瞻性的政策,引導科企布局前沿產業,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助力科企高質量發展。

近日,廣東又發布了《廣東省推動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年)》,目標是到2026年實現3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商業航天產業規模。位於廣州南沙的中科宇航(廣州)公司,就是一家致力於研製太空旅遊飛行器的商業航天科企。「未來衛星製造和發射服務只佔整個產業鏈的20%,而80%的潛力集中在地面設備和應用上,如車聯網、無人駕駛、低空經濟等。」中山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副院長張錦繡教授指出商業航天的巨大商機。10月17日,廣東召開全省科技大會,頂層謀劃,再次吹響「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號角,引導企業和社會資本布局前沿,搶佔未來。

政策扶持

讓科技和資本「雙向奔赴」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廣東,不少科企的「糧草」,來自政府的風投基金。在中科賽凌(中山)的總部,生產車間的工作人員正在為數十台精密儀器進行出廠前最後的測試。完成測試後,這批儀器將從這裏運往全國各地航天航空、國防軍工、核工業、汽車船舶等企業。這家年產值2300萬元人民幣的「專精特新」企業,在北京扎根11年。

陳卡軍回憶,此前從沒想過會來到廣東發展,後來一家投資機構對他們的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邀請其落戶中山。「在了解了當地的招商政策後,我們決定南下考察;經過大約半年的評估,最終做出了搬遷的決定。」

像中科賽凌這樣被看中的潛力科企還有很多。在當前如火如荼的地方「基金招商」中,中山國資委下屬企業中山創投領投的身影十分醒目。在生物醫藥領域投資丹諾醫藥,在低空經濟方面投資了無人機企業御風未來,其中後者還獲得了中山國資出手的2億元融資。

通過創業投資基金持續助力「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是廣東積極探索的經驗做法。10月1日剛剛正式實施的《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專門就如何營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環境做出規定,引導各類資本聚力推動原創核心技術、前沿顛覆性技術突破並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突出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引導各類金融和資本力量對科技型企業給予覆蓋從初創到上市的全過程支持。

廣東正不斷推動科技風投創投發展,構建多層次政府引導基金體系,廣泛帶動社會資本,400億國家級科創基金落地廣東,500億省產業科技創新基金集群輻射全省,千億級地市引導基金加快籌建。

拎包進駐

拿地即動工

拿地即動工、拎包進駐……在珠三角,很多優越地段的土地資源被打包優先提供給科技型企業,以吸引中小科技企業落戶,形成創新企業的集群效應。

為了吸引科技企業落戶,廣東多個城市推出了「拎包進駐」的便利政策。中山通過「拿地即動工」服務,加速企業建設進程。東莞則為優質項目預留了區位優越、連片規模大、半年內即可交付的產業用地。

佛山成為廣東首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支持企業的城市,幫助400多家中小企業向專業機構購買3000多次服務,為企業擴大業務提供保障。位於佛山的捷瞬機器人(凱碩模具)有限公司也受益於這些政策,成功從家電行業拓展至新能源領域。

稅惠禮包

推動企業大膽投研發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而研發投入是科技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廣東近年在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方面,加大對企業支持力度,特別是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推動了企業在科研領域的大膽投入。

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液晶電視主控板卡的龍頭企業。公司首席戰略資源官段宇表示,公司已連續三年營收超過200億元。敢於真金白銀投入創新,背後的稅收支持是其「底氣」。「2023年,公司享受稅收優惠超2億元,為我們產品研發提供更充足的資金支持。」段宇表示,公司持續加大在人機交互、計算能力和AI大模型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近年來維持營收7%左右的研發投入強度,截至2023年底,視源股份專利申請量已突破1.3萬件,國內專利授權量超9000件。稅收優惠等措施齊頭並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落戶廣東,並推動了企業的高強度研發投入。

「技術股+現金股」為成果轉化出實招

廣東政府多管齊下,暢通創新鏈。圖為2月18日在深圳,5G人形智能服務機器人為參觀者表演舞蹈。(中新社)

廣東省科技廳廳長王月琴表示,未來廣東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可以自主決定成果轉讓、許可或作價投資,甚至無需報主管部門審批。成果轉化的收益,科研人員能拿到的比例更高,獎勵不低於70%。科技廳還專門成立了法律和技術專家隊伍,為科研人員的轉化活動提供全方位保障,確保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廣東工業大學副校長余林表示,學校不僅是賦權試點單位之一,還創新推出了「1+2+N」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打造了一個以廣東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為核心的轉化網絡。「這個體系通過協同創新研究院、校企合作平台,幫助學校的創新成果更好地走向市場,實現落地轉化。」

現金跟投項目成果轉化深度捆綁

不僅高校在努力進行科研成果轉化,廣東省科學院等科研機構也在推陳出新。廣東省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顏國榮分享了他們的「技術股+現金股」的激勵模式。「科研人員不僅可以憑藉技術入股,還能用現金跟投項目,實現與成果轉化的深度捆綁。」顏國榮提到,廣東省科學院的技術經理人制度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像科技「紅娘」一樣,幫助科研成果找到合適的市場。記者了解到,廣東全省近400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化收入已達到133.96億元,五年來增幅達64%。這一串數字背後,正是廣東科技創新政策的累積效應。

廣東扶持中小企科技創新措施

金融支持

•企業、社會組織以及個人通過出資、捐贈、設立基金等方式支持基礎研究的,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財政、金融、稅收等支持。對於上述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按實際發生額在稅前扣除,並可按100%在稅前加計扣除。

支持企業科技成果轉化

•鼓勵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等單位採取「先使用後付費」等方式,將職務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先使用後付費」是指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等單位允許企業在一段時間內免費使用科技成果,後續根據實際使用情況來支付許可費用。

支持企業組織和承擔科研項目

•鼓勵科技領軍企業開放創新鏈、供應鏈資源和應用場景,牽頭整合集聚創新資源,建設跨領域協同創新平台,推動產業鏈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支持企業獲得發展土地空間

•允許科技型企業聯合拿地,能有效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土地招拍掛市場競爭力,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成長提供空間保障。

記者手記|提速提效貼心服務

廣東的科技創新競爭力在全國位居前列,背後離不開「店小二」式的高效政府服務。記者在一線採訪時,感受到廣東政府在企業發展中扮演了「有事必應、無事不擾」的服務角色。不少企業家告訴大公報記者,廣東各級政府在不干預企業自主運營的同時,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服務企業,積極回應企業需求,以簡化流程和貼心服務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廣東政府的「店小二」精神體現在這樣的細節中:對企業項目遇到的堵點、難點,主動上門服務、現場辦公;在政策層面上,從科技研發資金的資助到減稅降費的落實,都做到「聞聲而動、快速反應」,切實為企業排憂解難。

天下創科,唯快不破。為了讓企業少跑腿、搶時間、快發展,廣東各級政府不斷完善政策簡化審批流程,不斷提高辦事效率,讓企業將時間和精力專注於創新和市場拓展,助科企搶佔先機,贏得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上一篇:廣東創科啟示錄|率先立法「資援」研發 保駕護航新興產業
下一篇:廣東創科啟示錄|「大廠」孵育創業者 編織科技產業鏈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