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侨报》讯,近年来,中罗关系稳定发展,高层互访频繁,交流与合作显著增加,双方旅游人数也呈逐年上涨态势。为进一步开拓罗马尼亚赴京旅游市场,由北京市旅游委主办、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协办,通过现场推介等活动,全面宣传北京旅游资源,展示北京城市形象。
当地时间12月3日,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举办了以“魅力北京”为主题的北京旅游推介活动。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文化参赞赵立、罗马尼亚旅游部顾问Iulia Dangulea、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罗马尼亚国家旅游协会主席Nicolae Demetriade、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代表共同出席了推介活动。
此外,中国海南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奥地利航空公司、阿联酋航空公司、卡塔尔航空公司、土耳其航空公司代表和旅游业代表以及数百余名当地民众参与了活动,现场反响热烈。
本次北京旅游公众日活动上播放的北京旅游宣传片带给了布加勒斯特民众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市旅游委代表团向现场民众介绍了北京丰富的旅游资源,并就两市未来在旅游发展与文化交流方面的合作与各方进行了探讨。
罗马尼亚国家旅游部高级顾问Iulia Dangulea致辞
赵立表示,旅游和文化是分不开的,“魅力北京”旅游推介活动把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北京带到了罗马尼亚,让更多的罗马尼亚朋友了解北京、了解中国,意义重大。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罗两国两国在经贸、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交往逐渐逐渐紧密,中国到布加勒斯特的游客明显增多,给布加勒斯特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的影响。北京、布加勒斯特是中罗两国首都,也是友好城市,希望进一步深化两地旅游合作,促进两地合作交流,建设成互为旅游客源地城市。
活动当天除精美的北京旅游图片展外,北京市旅游委代表团还为当地公众发放了北京旅游宣传品和纪念品,并结合中国书法、画扇子、剪纸、踢毽子、筷子游戏等互动体验环节,进一步推广了“魅力北京”城市品牌形象与北京旅游资源,展示了北京的无限魅力,掀起了北京旅游文化的体验风潮。“四天三晚”的北京游抽奖活动将活动推向高潮。最后,一首《北京欢迎你》为推介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为更好促进中国与罗马尼亚之间友好旅游合作,北京市旅游委代表团一行拜访了罗马尼亚旅游局,就加强双方合作、共同促进两地旅游市场发展进行了交流。在交谈过程中,双方就如何提升北京旅游市场对东欧游客的吸引力、加强北京历史文化资源在当地的认知及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罗马尼亚“魅力北京”旅游推广活动达到了业界推介与公众推广并重的良好效果,对深化“2018中欧旅游年”内涵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在活动现场,《欧洲侨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负责人:
《欧洲侨报》记者:
罗马尼亚是世界上第三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当地人热情好客,普遍对中国人很友好。来源于历史深处的认同,让很多罗马尼亚人对中国、对北京有着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今天现场看到展示的北京风采,罗马尼亚人也都非常兴奋,您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中罗两国间源自历史的亲切感能为文化旅游产业带来怎样不同的期待?
答:
我们这次在罗马尼亚同当地民众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让罗马尼亚对中国、对北京的认识与时俱进,不再停留于历史的印象,对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和北京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
罗马尼亚自然条件优越,资源和物产丰富,同中国合作有着巨大潜力。当下的北京也已今非昔比,我们带来现场的文化展示仅是冰山一角,但是现场看到罗马尼亚民众对北京文化的热爱、惊奇,尤其对历史文化,人文文化的青睐和认可,令我们感到交流的重要性。
罗马尼亚有两千多万人,他们素质很高、热爱家庭生活也很想到处旅行走走看看,我们非常欢迎更多的罗马尼亚朋友到北京看看,到中国各地走走。我们也会加大两地之间的宣传和服务,让文化旅游成为我们沟通的最好桥梁
《欧洲侨报》记者:
近年来,罗马尼亚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及对中国文化的介绍不断增多,比如《舌尖上的中国》,在罗马尼亚国家电视台放映后,获得很高的收视率;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也经常收到罗马尼亚当地媒体提出的采访、宣传片租借等请求。可见,罗马尼亚对中国的友好度、关注度在提高,渴望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的热情在升温。您认为北京文化将如何征服罗马尼亚人?
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往往能碰撞出精彩纷呈的火花。《舌尖上的中国》在罗马尼亚反响热烈,相信罗马尼亚人到了北京后,一定会深深折服于中国深厚广博、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在北京,他们不仅能尝到北京烤鸭、烤肉、涮羊肉、酱爆鸡丁、油爆肚仁、糟溜三白、 黄焖鱼翅甚至满汉全席等蜚声中外的北京菜,全国丰富多彩的各大菜系、时下最流行的饮食风尚、饮食文化都能在北京体验到。
北京文化本身也是各地文化不断交往磨合而生,文化差异对旅行者而言,往往是一段旅程中最迷人、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秒杀距离、共享经济大行其道的当下,品尝地道的菜肴,体验当地的文化,在差异交融中产生共鸣,相信罗马尼亚客人的北京之旅一定会是不虚此行的。
《欧洲侨报》记者:
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中国人,对罗马尼亚不会陌生。那个年代,罗马尼亚电影风靡一时,《爆炸》、《沸腾的生活》、《橡树十万火急》家喻户晓。您是如何看待中国和罗马尼亚在双边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的?
答: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中罗文化交流的高峰期,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几乎都可以历数一大串罗电影。近年来,随着双边关系不断发展,两国文化交流从形式到数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发现,现在罗马尼亚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日俱增,对中国传统节日、美食、汉语、音乐、舞蹈、电影、中医等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其中不乏一些中国文化的热爱者。
据我所知,中国和罗马尼亚两国关系堪称国家关系中求同存异、互相尊重、友好合作的典范。无论是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关键时刻,还是国家遭受重大自然灾害之际,两国人民始终站在一起,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罗马尼亚政府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为推进经济全球化指明了新方向,为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国家带来巨大机遇。罗马尼亚已将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政治决定,想通过“一带一路”促进罗马尼亚及中东欧地区发展,特别期待同中方加强经贸联系。随着中罗经贸合作不断推进,中国在罗马尼亚的投资规模也正在不断扩大。两国文化领域紧密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中罗友谊的发展奠定了日益坚实的基础,我对中罗友谊和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前景也充满信心。
《欧洲侨报》记者:
北京市旅游委这次不仅向罗马尼亚民众发放北京宣传纪念品,并举行了中国宫廷服饰试穿拍照、北京特色小吃品尝、京剧脸谱手绘很多等互动体验环节,在布加勒斯特掀起了中国首都北京的体验风潮。您觉得这将如何推进中罗两国文化交流?
答:
文化交流跨越国界、增进了解,更可以开阔视野、改变世界,让人们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互学互鉴,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中罗友好源远流长,两国人民在长期交往中结下深厚友谊。文化交流始终是双边关系亮点,为促进中国和罗马尼亚“国之交”和“民相亲”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功夫、书法在罗马尼亚倍受青睐,罗马尼亚的民乐和电影曾在中国风靡一时。
近年来,随着新文化平台和载体不断出现,中罗文化交流更加多姿多彩。据我了解,中国电影节、“华夏瑰宝展”、“欢乐春节”等活动深受罗马尼亚民众欢迎,所以我们这次在罗马尼亚推介北京,我们都觉得当地人对北京很熟悉、很亲切,并不陌生,我们的活动也为增加中罗双方相互了解提供更多机会。
(欧洲侨报记者 布加勒斯特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