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会见摩洛哥王储哈桑

23件刘开渠雕塑作品无偿捐赠中国国家画院 含8件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原始雕塑稿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中巴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南方报业与武汉大学签署人才合作协议

《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葡萄牙语版)在巴西主流媒体播出

时政画说丨从大河到大洋

他用一颗种子改变了世界 造福全人类---悼念“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发布时间:   来源: 欧洲侨报

本报讯   袁隆平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楷模,是我一直非常敬佩的学者。我记得基辛格曾在《论中国》中说过,“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而袁隆平院士,在我看来,就是基辛格所说的“中国人的脊梁”之列。
 
2013年《欧洲侨报》记者与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长沙集体采访袁隆平院士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院士的一生,就诠释了这种无比珍贵的“种子精神”。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种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以农校教师的身份,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这个学术界曾经的所谓共识对抗。袁隆平同志一生最大的贡献,一是突破了传统理论束缚,发明了杂交水稻;二是创建杂交水稻学科,构建了杂交水稻理论体系;三是攻坚克难推动杂交水稻技术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四是致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为人类战胜饥饿彰显了担当。
如今,国家正处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科学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让人痛心而焦虑。我们常说“将科技论文写在大地上”,最生动形象的诠释就在“老农科学家”袁隆平身上。袁隆平同志的一生,是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一生,是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一生,是情牵祖国、心系人民的一生,是胸怀世界、造福人类的一生,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全心投入到制种研究里去,一头扎进水田里,经历多少个寒暑,顶着压力和质疑,终于有所成就。搞科研,做理论研究,到落地实践,特别是在攻坚“卡脖子”工程的征途中,也要有袁隆平院士的这种“亲自下田”精神。
(阳光 撰稿)
上一篇:香港理大研发“火星相机”随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下一篇:7.8% 香港牛年经济首季“开门红”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