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首辦「發布時刻」 中電工程助力亞洲能源綠色未來

广东与你 双向奔赴|百万英才汇南粤

无惧风雨“候鸟”翩翩而至 广交会有何魅力?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访问越南,共同擘画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新蓝图

时政Vlog丨从肉骨茶到福建面 寻找吉隆坡的“中国味”

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举行会谈

這條供港「生命水線」,連繫着濃濃兩地情……

发布时间:   来源: 大公文匯网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香港地少人多,社會發展迅速,對食水需求日益增加。就在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一遇大旱,被迫「制水」(又名食水管制、有限制供水),最嚴重時4天供水一次,每次僅4個小時。300多萬人生活陷於困境。1963年12月,經當時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特批,中央財政撥款3800萬元人民幣,建設東江至深圳供水工程,把東江水供應到香港。1965年3月1日,東深供水工程正式啟用,向香港供水。

    水務署總工程師(發展)葉家駿表示,本港多年來一直有可靠的食水供應,制水的日子在最近三十多年已沒有再出現過。在此供水安排下,香港的食水供應,將可應付至2040年的預測用水需求,即使遇上百年一遇的極旱情況,仍能維持無間斷的食水供應。
 
    而在水質方面,水務署水務化驗師(水質處理)李子健透露,水務署多年的恆常水質偵測系統顯示,供港東江水的水質穩定良好,每一項監測數據都符合國標GB 3838-2002第II類標準,即用作生活飲用水的地表水水質最高國家標準。

    葉家駿說,在長遠規劃方面,水務署一直就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策略,與大灣區內相關政府部門及供水事業單位互相分享政策措施的成效、經驗和技術發展,以提升及優化整個大灣區的水資源管理,支持區內各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大公文匯全媒體供稿)
上一篇:小零食大市場 「食得健康」吸青年
下一篇:長三角-大灣區仲裁機構簽約合作 跨地域高效解決糾紛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