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聯動 四城同傳 十五運火炬傳遞盡展灣區魅力

格但斯克大学孔子学院十周年庆祝活动 ——中波服饰秀点亮文明互鉴之夜,十年耕耘共谱中波友谊新篇章​

白雲機場五跑啟用 世界級機場群上新 T3航站樓同步投運 客貨規模居全球前列 港業界倡加速協同發展

“出发吧新疆”阿克苏地区2025年“胡杨礼赞”秋季文化旅游活动暨沙雅胡杨季系列活动启幕

视频丨APEC秘书处执行主任:期待会议上的中国声音

国际锐评丨中美两国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開放資源 粵港澳高校課程共享

发布时间:   来源: 大公文匯網

    【大公報訊】記者盧靜怡廣州報道: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將掀起「燒腦風暴」。《廣東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特別重視提升教育人才隊伍素質,強調要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記者了解到,《規劃》提出暢通高校人才對外交流合作渠道,推進粵港澳高校教師互相訪學進修,共建共享教學和科研團隊,探索教師、科研人員雙聘或互聘制度,打造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學術圈」。

    除了大灣區高校之間人員流通更便利外,各高校之間的課程也將能在線上共享資源。在《規劃》中提到的「實施一流教學資源推廣應用計劃」中,明確要求依託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開發建設面向粵港澳全體高校、自主運營的課程資源共享平台,引進、建設上線1000門左右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擴大國家級、省級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應用。

    課程共享之後,學分可如何互認?對此,深圳大學師範學院副院長、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李均認為,內地高校通常按照「學習量」來定義學分,偏重終結性評價;而港澳地區的高校偏向用作業負荷量來轉換為學分,「等額學分不等值」成為了學分互認的挑戰。他認為,可以在大灣區內創建若干個「大學小聯盟」,各聯盟的層次、規格、校情相似,可以達到「校以類聚」的集群效應。

上一篇:前海國際人才港明年初正式「開港」
下一篇:互聯互通 推進科研設備便利通關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