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首辦「發布時刻」 中電工程助力亞洲能源綠色未來

广东与你 双向奔赴|百万英才汇南粤

无惧风雨“候鸟”翩翩而至 广交会有何魅力?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访问越南,共同擘画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新蓝图

时政Vlog丨从肉骨茶到福建面 寻找吉隆坡的“中国味”

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举行会谈

路虽远书为媒

发布时间:   来源: 欧洲侨报

路虽远书为媒
——第二十五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摩洛哥主宾国活动印象

1000多年前开启了非洲之旅的唐朝人杜环,被认为是第一位抵达摩洛哥的中国人;600多年前,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克服重重困难,来到中国。2018年,正值中国和摩洛哥建交60周年之际,摩洛哥成为第二十五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主宾国。

在主宾国展区,老城、古寺、沙丘、海洋的图片布满其间,读者在领略摩洛哥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的同时,更可以从800余种阿拉伯文、法文图书中,体会这个非洲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

摩洛哥驻华大使馆政务参赞萨义德·卡斯米介绍,除了几家主要出版商来到中国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外,摩洛哥国家图书馆、摩洛哥档案馆、摩洛哥国家旅游办公室等机构也向中国展示了数百种介绍摩洛哥文学、思想的图书。书展期间,还举办了以翻译之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摩中关系、摩洛哥文化及文学等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

在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图书中,中国元素也并不罕见。阿拉伯文版的《屠呦呦传》,书的封面就是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照片,让人倍感亲切。

其实,早在一年多前,在第23届卡萨布兰卡国际书展上,这部由中国出版机构与摩洛哥、埃及、黎巴嫩、突尼斯出版机构合作出版的《屠呦呦传》,就受到了阿拉伯文读者的关注。中国诗人吉狄马加的诗集《火焰与词语》阿拉伯文版,同样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为此书撰写序言的是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

无论是阿拉伯文版,还是法文版,摩洛哥前政要、作家法塔拉·瓦拉卢撰写的《我们和中国》,无疑是本届北京图书博览会上的“明星”作品,被人们一再提及。这本书用五星红旗作为封面设计主要元素,从历史和传统文化角度深度阐释“中国模式”成功的原因,解读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及中国对非洲国家合作理念,描绘了中非合作的光明前景。

法塔拉·瓦拉卢表示,摩洛哥有句谚语“去找知识,哪怕知识在中国”。中国和摩洛哥虽然距离遥远,但在文化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的发展让世界的发展保持了平衡。摩洛哥与中国开展对话,不仅能从文化、经济领域带动本国发展,也将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摩洛哥政府很重视对华关系。法塔拉·瓦拉卢既是学者,又是政治家,他对中国经验的研究很值得我们参考。”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教授薛庆国介绍,该校有博士生正在对这部书进行深入研究,而此书的中文版不久后也将问世。

【来源光明日报】

上一篇:驻英大使刘晓明:中国与欧洲应共同捍卫国际多边贸易体系
下一篇:欧洲多家航空公司9月起暂停飞往伊朗德黑兰航班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