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捷、波、拉、匈五国主流媒体网站新闻报道涉华舆情研究与引导策略


来源: 欧洲侨报   时间:2020-01-20 02:58:50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由中国首倡至今,持续加速推进,已覆盖亚欧非大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利益诉求的国家150多个。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舆论瞩目的焦点和中心,境外涉华舆论环境更加复杂,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在中东欧国家中较有代表性的捷克、波兰、拉脱维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五国的涉华报道为研究对象,在充分了解以上国家政治状况、经济发展与文化历史的基础上,深化对其主流媒体涉华舆情的分析与研判,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进一步做好对外传播、树立真实良好的中国形象并进一步深化同沿线国家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建议。

 

一、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发展潜力巨大。作为一种基于合作共赢理念的发展模式,其从布局到施行,既离不开沿线国家的积极参与,又需要国际舆论氛围助力。然而,由于语言障碍与文化区隔,当下学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东欧国家涉华新闻舆情研究仍不够系统、全面,这与中东欧国家占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四分之一的比例是极不匹配的。

 

2013年至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的关键时期。因此,本研究以加强该区域舆情研究为出发点,选取了中东欧五国主流媒体在该时间段内主要网站中涉及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以“中国”“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从报道数量变化趋势、新闻议题分布情况、新闻话语态度倾向等维度对五国主流网络媒体的报道特点与趋势进行统计归纳,并采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作为典型案例。在对具有较大时间跨度的新闻报道进行量化分析的同时,深入分析涉华主流议题及暗藏其中的情感倾向与利益诉求。

 

本研究报告选取五国主流媒体网站如下:

 

 

二、中东欧五国涉华新闻报道的整体呈现

 

(一)报道量分析:涉华新闻报道热度上升显著

 

从捷、波、拉、罗、匈中东欧五国主流媒体网站对中国报道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2013年至2018年期间报道的热度不断攀升且内容逐渐多元。与2013年相比较,五国在2018年的涉华报道数量呈现了比较明显的增长趋势,而且已经有了明确的“一带一路”的说法。五年间,中东欧五国主流媒体网站共发布6180篇关于中国的新闻稿,其中罗、捷两国的涉华报道数量明显多于其他三国(见图1),分别为1873篇和2348篇。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持续加速推进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理念的推广,中国日益成为中东欧舆论瞩目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罗马尼亚与捷克涉华报道量远超其他三国,这与近年来中国与罗马尼亚、捷克之间的高层互访和合作交流频繁,达成了更多务实合作有直接因果关系。高层互访、务实合作推动中国同中东欧关系迈向了新的历史高度,使中国越来越受到罗马尼亚与捷克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

 

(二)报道议题分布:经济类话题是关注重点

 

通过对五国主流媒体网站中涉华报道进行议题归类,可以发现,经济是最有热度的议题,共2228篇,约占涉华报道总数的36%(见图2)。由此可见,五国主流媒体网站对中国的关注点集中在经济领域,构成了中国国家形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是政治和社会新闻,分别为1372篇和1191篇,占涉华报道总篇数的22%19%,报道密度较大;文教类的新闻报道534篇,占比9%;在全部样本新闻报道中,议题为科技、军事、体育与法律的,分别有358篇、264篇、133篇和62篇,其所占比重分别为6%4%2%1%

 

 

 

从统计中发现,五国主流媒体网站中涉华报道议题分布比例并不均衡。随着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全面铺开,中国在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国家的投资出现明显增长,逐渐成为中东欧地区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在对中国的新闻报道上,其国内外经济状况与形势更容易为五国主流媒体所关注。以经济为议题的新闻报道关注点主要分布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中国与五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中国企业在当地的投资进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2016年起中国与五国经贸合作的报道陡然增多,涉及航空、铁路、互联网、天然气等领域。这些报道体现了五国主流媒体网站的立场或声音,认可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以及与五国各自利益的关系。对外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家海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战,呈现出较高关注,其态度也相对复杂,既有转载来自《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的内容,又有各国国内的评论。按国别来看,捷克主流媒体网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最认可。

 

在众多经济新闻报道中,涉及中国企业约有348篇,涉及电信、银行、汽车、医药、互联网、化工等多行业。阿里巴巴、华为、中国银行等一批国内知名品牌数次在新闻中出现,报道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企业在当地的商业操作情况以及最新的科技成果。国内企业对投资的规模保持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以多种方式开拓国际市场,知名度日益提升。

 

政治形象是国家形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五国主流媒体网站新闻不断地探讨中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美、中俄、中欧等国际关系的关注度较高,尤其是“中美两国在国际事务领域的合作与冲突”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两国之间的重大事件频发引发五国主流媒体的关注。此外,随着近几年中国与五国最高领导人互访频繁,关系迅速升温,五国主流媒体在此期间对高层会议情况、重要政策走向做了大量报道。

 

在政治议题报道中,五国主流媒体网站新闻的侧重有所不同。匈、罗、波三国对涉及中国国内政治事务的报道较少。与其他三国网站相比较,捷克和拉脱维亚主流媒体网站新闻对中国国内政治的关注相对较多,例如“政府图1 五国涉华新闻报道数量变化趋势的反腐败行动”“国家领导人的变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

 

议题为“社会”的五国媒体网站新闻主要聚集在对中国国内事务的关注,围绕着“民众生活”“社会治安”“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事件进行了相关的报道,其中并不缺乏敏感话题,不少内容对雾霾、爆炸、医疗表示了担忧。对于“文教”和“科技”新闻而言,报道内容也更加多元化,中医药、中国高铁、熊猫等中国元素成为国家形象构建的亮点。

 

(三)舆情倾向分析:正面与中性报道占主流

 

总体上讲,五国涉华报道立场中性居多(见图3)。此外,持正面积极态度的报道有1439篇,占全部报道的23%580篇报道持负面消极态度,占比9%

 

 

 

五国主流媒体网站新闻对中国经济相关报道主要以正面报道为主,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发展成绩给予肯定,并强调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及其企业在本国开展的合作和投资给予关注和热情,但更多是在探讨合作可能性,还缺少具体的经济合作案例的报道。

 

五国主流媒体网站的涉华报道并非总是立场公正、态度客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外读者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和态度。在政治议题中,中美关系是五国媒体涉华报道的重点,特别是对特朗普上台以来的中美关系的动向较为关注。值得玩味的是,在对中美关系这一相同议题进行报道时,五国媒体立场不尽相同,波兰媒体有明显指责中国的倾向,拉脱维亚媒体则明显站在中国一方,其他三国则较为中立。

 

基于对报道文本的分析,不难发现,在五国对华的负面新闻报道中,“民族宗教”“环境污染”“领土争端”及“社会事故”成为了明显的中国负面标签。当报道中出现香港、台湾、西藏、新疆四地时,中国国家形象以负面居多。例如,捷克媒体网站曾经连续四天针对香港示威活动及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前严格的安检进行了数十条的报道。在议题为政治和军事的新闻中,涉及到中国与周边邻国领土领海争端议题,如“南海诸岛主权和管辖权的纷争”等时,五国主流媒体网站的涉华报道往往呈现负面性倾向,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较为明显。隐藏在此类新闻报道背后的恰恰是近年来全球涉华舆论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中国军事威胁论”。同时,对中国股市动荡和中美贸易战的新闻报道存在一定的报道规律与规模,刻意强调中国经济发展中突出的矛盾与问题。此外,在与“社会治安”和“生态环境”相关的敏感事件的报道中,涉华报道更易产生负面倾向,“不稳定”“混乱”“动荡”等消极词汇出现在报道中的频率较高。

 

三、中东欧国家涉华舆情引导策略

 

基于对捷克、波兰、拉脱维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五国涉华新闻报道的分析,不难发现中东欧国家涉华新闻舆情主要集中于中国经济、政治和外交等几大议题,呈现复杂化和多元化特征。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五国媒体正面的涉华报道不断增多,但负面报道和消极论调也层出不穷,南海问题、钓鱼岛争端、台湾问题等在报道中被凸显。同时,主流媒体网站往往会对高层领导会晤、中美冲突事件、民族宗教冲突等议题形成较为广泛的报道,其背后折射出政治主体的多元立场与态度。

 

鉴于中东欧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且需求各异,各国主流媒体网站对同一涉华议题的报道内容和倾向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各国实际情况制定促进涉华报道积极因素形成的可行性路径策略,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文相亲、民心相通、互惠共赢打下良好的舆论环境基础。

 

(一)基于国别的中东欧五国涉华舆情引导

 

当前中东欧国家涉华舆论总体倾向稳定,但仍需要制定基于国别的有针对性的舆情策略,引导涉华舆情正向发展,营造友好和谐的国际舆论环境。

 

拉脱维亚为波罗的海国家,因其争取独立的曲折历史,人们普遍认为前苏联是拉脱维亚的侵略者,现在也对俄罗斯的势力扩张比较敏感。在对华报道中,常对中国经济模式与“一带一路”倡议表现出审慎甚至警惕的态度。因此,在对拉脱维亚的外宣工作中,要集中在中国与拉脱维亚的经济合作领域,聚焦中国在自身经济发展中解决经济难题,讲好“中国的经济故事”。同时,要尊重拉脱维亚的民族荣誉感,不要把拉脱维亚视为“亲密的曾同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伙伴”,着力强调拉脱维亚的历史文化对欧洲文化以及世界文明的贡献。

 

波兰和捷克分别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第一与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两国地处欧洲的“心脏地带”和“十字路口”。东欧剧变之后,波兰和捷克与其他中东欧国家一样致力于国内的政治和经济转型,外交政策的重心是尽快加入欧盟和北约以及加强与邻国的关系。在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建立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两国由“向西看”转向与中国开展较多实质性经贸合作。最高领导人的会晤交流、中国企业的投资,在两国造成一定的获益期望,但目前很多合作项目尚未具体落实。因此,对波兰和捷克的宣传工作应当注意引导中波、中捷双方企业加强交流,要尽快落实合作项目,启动两国企业间对话机制建立。

 

罗马尼亚在1989年东欧剧变中,以暴力流血形式完成政权更替,至今仍处于转型期。国家记忆的伤痕使罗马尼亚不愿接受强制性的概念输出,因此,在对罗马尼亚外宣工作中要注意尊重其原有观念、规则,要尊重罗马尼亚对于建设项目周边环境保护的要求,了解并遵守其竞争规则等。

 

匈牙利是中东欧地区中资机构、华商、华侨华人较为集中的国家,与中国在双边关系上创造了很多个“第一”记录,如第一个同中国签署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政府间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和启动“一带一路”工作组机制的国家、第一个设立人民币清算行的中东欧国家等,说明匈牙利对中国有着较高的接受度,这一点从匈牙利涉华新闻报道态度倾向数据中也可体现。但是,从社会层面来看,20世纪90年代初期华人创业者和中国廉价商品的大量涌入对匈牙利造成了较大冲击。因此,对匈牙利的外宣工作中,需要聚焦中国高端科技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企业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而非“挤占就业”。不同于其他中东欧国家,匈牙利民族对东方文化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这源于匈牙利民族的亚洲起源,文化的亲近性和与中国的传统友好关系也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宣传点。

 

(二)中东欧国家涉华报道积极因素形成的可行性路径策略

 

近年来,中东欧国家对华报道热度不断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与英美等国家不同,由于地缘及历史原因,中东欧国家民众深受实用主义观念影响,瞩目中国社会建设成就,更关注其与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务实合作。针对中东欧民众的特性及主流媒体在社会报道中的舆情导向,本研究基于对捷克、波兰、拉脱维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五国涉华报道的研究,为促进中东欧国家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积极因素形成提供可行性的路径参考。

 

第一,充分利用好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框架,善用东道国信源优势,时刻追踪中东欧国家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务实合作进度,及时将合作共赢的成果传播出去。同时,要善于选择典型的、成功的、有代表性的合作案例进行重点宣传,展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实际成果,展现我国友好、亲善的大国姿态,增强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企业、民众对中国的信心。

 

第二,强化中国“一带一路”智库研究创新能力。智库是媒体的重要信源,是舆论倾向与舆论发酵的重要策源地,加强我国理论专家在对外舆论场,特别是对于政治、经济类问题的话语权威和话语引导力,有利于用思想力引导舆论走向,促进对华报道积极因素的生成。

 

第三,加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家海外舆情体系的建设,在开拓国际传播新渠道的同时,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深入沟通和了解,以消弭客观存在的各种担心和利益冲突”,“一国一策”制定中东欧国家舆论引导策略的本土化步骤。在具体方法上,除了要尽快建立与中东欧国家主流媒体机构的合作机制外,还要加大投入中东欧国家社交媒体平台建设,为涉华舆论生成、传播和引导开拓自留地,扩大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世界传播格局中的话语权,塑造有利于双方共赢的良好国际舆论环境。
(作者:
曲茹 于珊珊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时政新闻眼丨从三个点看一座城,习近平重庆考察传递哪些信息? 时政新闻眼丨从三个点看一座城,习近平重庆考察传递哪些信息?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