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三季(葡萄牙语版)在巴西主流媒体播出

时政画说丨从大河到大洋

共繪新篇章!慶祝中巴建交50周年人文交流活動在巴西利亞舉行

深港文化共融,书香传递无界

万里为邻,望之可亲

港深地名故事分享会 从地名探寻港深历史文化

“16+1合作”稳步迈入新阶段

发布时间:   来源: 欧洲侨报

人民网-国际频道报道  7月5日-8日,李克强总理访问保加利亚并出席第七次中国-中东欧领导人峰会,“16+1合作”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热点。经过6年多的成长与发展,“16+1合作”机制体制正日趋完善,合作成果初步实现,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有信心将双方合作引入提质增效,行稳致远,收获更多成果的合作新阶段。

“16+1合作”机制渐趋成熟丰富,成为中国与次区域创新合作的亮丽招牌。“16+1合作”机制是基于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传统友好关系发展而来的。当然,中东欧各国国情各异,发展水平不均,具有区域发展的多样化与不平衡特征。在2012年“16+1合作”倡议提出之初,该机制作为一个次区域合作框架,因中东欧16国间缺乏一个常设平台或稳定的程序性安排,一度面临一些质疑与困难,迫切需要在借鉴既有区域整体合作框架的基础上加以探索和创新。六年多来,在中国与16国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借助开放互利的合作理念,通过创建一年一度的总理级会晤机制、一年两次的国家协调员机制等一系列创新性机制,特别是中方鼓励中东欧国家牵头建立专业合作平台,使每个中东欧国家都能在“16+1合作”中承担一定协调角色,既有助于它们发挥各自优势,创造性参与“16+1合作”,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中东欧国家的积极性,使“16+1合作”具备了更多发展弹性与空间。2015年设立的中国-拉共体论坛借鉴了“16+1合作”的有益经验,进行了类似的外交实践,一定程度折射了“16+1合作”机制的创新性。相信“16+1合作”机制对中国与南欧、北欧等次区域开展合作亦将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推进与深化对华互利合作成为中东欧共识。 如果说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之际,中东欧加强与华合作被外界视为其脱困的权宜之计。那么在当前,随着中国经济对全球影响力的上升,中东欧国家与华的合作需求则更为迫切与真切。他们希望搭乘中国发展快车,借鉴中国经济发展经验,吸引更多中国资金,开拓更广阔的中国市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与华合作日益被中东欧国家视为其在立足欧盟同时,实现多元化与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除匈牙利“东方开放”政策广为人知,中东欧多国对外政策均已逐步将中国作为其亚洲外交的重点伙伴。如近年波罗的海国家拉脱维亚也提出开辟亚洲新市场的国家发展战略,并将对华合作视为优先方向。“2017-2020年斯洛伐克与中国经济关系发展纲要”的发布,使斯洛伐克成为地区内首个出台具体的“中国战略”的国家。斯洛伐克明确将与华经济合作视为“推进本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支柱之一”。西巴尔干地区的塞尔维亚也成为“16+1合作”框架下积极与华合作,并发挥重要合作示范性效应的国家。中东欧国家系列政策、举措及与华合作的成果表明,推进与华共赢合作在中东欧地区已形成共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16+1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明珠。“16+1合作”始于2012年。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东欧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予以高度评价与积极回应,视其为本国改善基础设施、发挥欧亚枢纽作用的重大机遇。如波兰总统杜达表示,愿意将波兰的“负责任发展计划”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对接。塞尔维亚推动“带路”倡议与本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接。目前,中东欧16国全部与中国签署了“带路”合作文件。随着“带路”合作在中东欧快速推进,中东欧国家一度有所顾虑,担心“16+1合作”平台的作用遭弱化,合作机制被降级甚至被取代。李克强此次出访有力证明,“16+1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在中东欧建设的政策沟通平台依然发挥着重大作用。可以看到,借助“16+1合作”,一系列“硬联通”项目已纷纷在中东欧落地,彰显“16+1合作”是“带路”建设中的一颗明珠。例如,匈塞铁路、中欧班列、黑山南北高速公路等项目已成为“带路”建设在中东欧的“标杆”项目。从投资角度看,2015年中国对16国投资总数较2009年增长79%,据官方数据,目前中国对中东欧投资达到90多亿美元。从贸易角度看,2017年中国从中东欧进口增速(24%)已远高于对其出口增速(13.1%),双方贸易不平衡在减少。在“16+1合作”平台推动下,中国陆续创立了100亿美元专项基金、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中东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国-中东欧基金等各种金融支持工具,积极为“带路”倡议提供资金保障。此外,“16+1合作”在推进民心相通的“软联通”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由此可见,“16+1合作”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融入欧洲圈的重要承接带、先行先试的示范区,而后者对前者也发挥了助力效应,两者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相互促进与加强。

行稳致远成为“16+1合作”努力方向。展望未来,中国将与中东欧国家共同致力合作提质增效,“16+1合作”必将更具活力。其一,更趋精准。随着合作的深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将越来越重视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与资源禀赋,合作更趋精准性与针对性是大势所趋。从此角度看,方兴未艾的地方合作一定程度解决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市场不对等问题,是合作走向精准的一大体现,“宁波模式”是地方合作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又例如,保加利亚农业示范园区的启动,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的启动,均体现中国与中东欧在“均衡、创新、务实、共赢”的原则基础上打造精准合作的思路,相信未来中小企业合作、农业合作等精准性合作将持续提升“16+1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其二,更接“地气”。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中国一中东欧人文交流合作也是双方合作中的一大亮点,“16+1合作”全方位全领域取得的成果加深了双方民众的合作获得感。与此同时,17国在教育、旅游、文化、科技人文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也让双方民众的相互了解日益加深,民心更趋相通。“带路”和“16+1”合作框架下,双方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丰富多彩,空前活跃。6年来,中国在中东欧建立了5个中医中心,3所文化中心,中国与多数中东欧国家签署互认高等学位协议,双向留学生总数近万人。人文交流越活跃,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民意基础越牢固。未来人文交流将持续在“16+1合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三,更加开放。“16+1合作”机制成立之初各方即强调,它是中欧关系的有益补充,各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欧盟作为中东欧地区的利益攸关方,中方一直十分重视回应欧盟的关切。欧盟自始至终受邀作为观察员与会,在中国与欧盟峰会及中德、中法等双边各层级会晤中,“16+1合作”亦已成为双方沟通的一项内容。中国也在积极探索与德、奥等欧盟大国在中东欧进行“第三方合作”。同时,中国与中东欧诸多合作规划及具体行动也体现与实践了中欧合作中的重要内容。以西巴尔干为例,中国支持西巴尔干国家的入盟意愿,相信其融入进程的推进,将有助于改善中国与该地区合作的投资与营商环境。与此同时,中国与西巴尔干地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中的互利合作,也有助于该地区发展及入盟达标。从此角度可以看出,中国与西巴尔干国家的合作对中国、欧盟及地区国家均是有益的,并将因此具有持久活力。

上一篇:罗马尼亚一战斗机坠毁致飞行员遇难
下一篇:李克强:“16+1合作”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