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由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和5家涉侨中央媒体代表组成的采访团,走进了位于沈阳市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进行了一次庄重而深具意义的采访活动。此次活动是“追梦中华·开放与创新的辽沈大地”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旨在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是对国际友谊和合作的致敬。
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始建于1951年,经过1999年的改建,这座占地24万平方米的陵园矗立在沈阳市区,地势居高临下,庄严而雄伟。沿着石阶而上,迎面矗立着一座23米高的花岗岩砌成的四棱锥形纪念碑。碑体正面是董必武同志1962年9月题写的“抗美援朝烈士英灵永垂不朽”。碑的顶部是中朝两国国旗,旗下是手握冲锋枪的志愿军战士铜像,象征着中朝两国军队的友谊与团结。碑的底部有铜铸的花环,花环的两侧刻有1950-1953年字样,这是志愿军赴朝参战和美国被迫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的时间。郭沫若于1962年夏题词:“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英雄气魄垂千古,国际精神召万民。峻极高山齐仰止,誓将纸虎化为尘。”碑体的背面刻有471字祭文,寄托着人们对英勇烈士的无限敬仰和怀念。
纪念碑后面便是烈士墓,分为东、西、北三个墓区。这里长眠着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杨根思;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等。他们在为国捐躯的瞬间,用生命诠释了忠诚与担当,照亮了和平与正义的道路。
在墓区的东南侧有烈士纪念馆,馆内主要展出抗美援朝战争42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以及烈士生前使用过的武器、荣获的勋章、军功章等珍贵遗物。这些无声的诉说,见证了先烈们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为了世界的和平与正义,赴汤蹈火、舍生忘死的英勇事迹。
自陵园建立以来,每年前往凭吊、祭扫的国际友人和各界群众达数十万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已经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2023年,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被列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这是对先烈们的最高荣誉和对他们无私奉献的最好告慰。
此次海外华文媒体辽宁采访行活动走进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历史的见证。代表团成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和平与正义的重要性。他们表示,将把这次采访的所见所闻带回各自的国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
在未来的日子里,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将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先烈的崇高精神,继续见证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向这些英勇无畏的烈士们致敬,向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致敬,向他们为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