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经济日报
随着区域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经济先发城市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正在加速推动区域创新资源与产业结构互补,形成产业协同、帮扶协作的叠加效应,进一步织密区域创新网络,加快转换发展动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更多动能、激发更大活力。
在广东省潮州市,有一个新规划建设的深潮产业合作园区。作为深圳市和潮州市帮扶协作的主平台、主阵地,这里叠加“类深圳”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又有潮州要素成本、土地空间等优势,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正成为促进深潮两市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增强区域经济内生动力和发展韧性的沃土。
自2023年起,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深圳市与潮州市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深圳市选派干部赴潮州开展对口帮扶协作工作。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潮州指挥部进驻潮州以来,多措并举推动合作园区建设,发力区域经济协调。截至2024年底,合作园区已有34家企业投产运营。2024年前三季度,合作园区固定资产投资额23.3亿元,较上年增长113.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74亿元,较上年增长17.68%。
双城协同优势互补
走进位于潮州市凤泉湖高新区的深潮产业合作园区启动区,机器轰鸣声不断,施工车辆往来穿梭,一派忙碌的建设景象。
“这里正在加快推进土地平整、‘七通一平’等基础开发建设,目标是建成具有示范性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以良好的产业和生活配套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深潮指挥部指挥长、潮州市政府党组成员蔡凡告诉记者,依托深圳和潮州两市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生产要素、营商环境优势,合作园区遵循“强链、延链、补链”原则,围绕潮州市“3+3+2”现代化产业体系规划与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引进新材料、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现代食品等产业链强势企业,着力发展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致力打造深潮产业协同发展新高地。
产业协同如何高质量推进?蔡凡表示,把两地的产业链拉通是其中的一大关键,难点在于深潮两市产业相关性较弱,深圳以高科技为主,潮州则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短期较难促进协同共进。因此,需要立足合作大局和长远发展,久久为功弥合产业差异、重塑产业土壤,从而打造有韧性的产业体系。
“有什么样的土壤,种什么样的庄稼,打什么样的粮食。”蔡凡说,深潮指挥部从顶层设计之时便立足长远,在合作园区规划中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珠三角特别是深圳和潮州作为“一盘棋”,创新发展“深圳总部+潮州生产”模式,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大型骨干企业和特色优势企业投资布局,在深圳设立研发总部,在潮州设立加工制造、增资扩产以及主导产业的配套项目,实现错位发展、匹配发展。
捷创睿医疗科技(潮州)有限公司为首批进驻合作园区的企业之一,是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南方生产基地公司。翔宇医疗作为国内康复医疗器械领域研发引领型企业,主营业务是全系列康复医疗器械设备研发生产及销售。
“面对华南地区广阔的市场机遇,公司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在潮州设立南方生产基地。”捷创睿医疗科技(潮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书山介绍,翔宇医疗此前已在深圳坪山区设立技术研发中心,目前形成了“深圳研发中心+潮州生产基地”的发展格局。
“高端医疗器械是深圳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已形成产业集聚和专业人才集聚发展之势。”韩书山说,深圳拥有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国家医疗器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等重要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深圳和潮州两地协作,为企业提供了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创新发展的最优解。
服务“组合拳”纾困解难
对刚设立一年多的合作园区来说,招商引企的关键在于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各展其长同向发力,回答好“如何满足企业核心需求”这一问题。“我们设身处地想企业之所想,谋企业之所谋。”蔡凡说,合作园区从“降成本、拓市场、找投资、优服务”4个维度,全力打造“产业能够发展、人才愿意成长、服务形成配套”的投资兴业沃土。
“我们在潮州租用的厂房面积为1.2万平方米,第一年免租,后面三年也有梯度补贴,加之潮州水、电、气资源丰富,生产成本比大城市要低不少。”韩书山说,更为重要的是,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区域,因供需信息不对称,企业拓展业务往往缺乏着力点,而合作园区开展政企协同对接市场,让企业的好产品好服务能更高效精准地触达医院及医疗机构,满足他们的康复器械刚需。“有了信任感,心里很踏实,我们从第一次来潮州调研到正式落地,只用了5个月时间。”韩书山说。
“合作园区为企业提供从立项到落地的‘全程代办’‘一站式’保姆服务。”蔡凡说,针对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场景落地的迫切需求,合作园区从政府端、企业端和个人端入手,帮助其找场景、拓渠道、抢市场。深潮协作机制则带来“1+1>2”的资源整合和高质高效对接服务,园区企业不仅可享受潮州的资源禀赋、要素成本、土地空间,更可享受“类深圳”的办事标准、服务质效和创新环境,让企业落地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
针对企业普遍缺少扩产兴业资金的情况,合作园区构建省级、市级以及园区政策叠加体系,出台《关于促进深圳市—潮州市产业合作园区企业入园落地的若干扶持措施》,切实降低企业厂房租赁、用电、用气等主要生产要素成本,帮助新引进企业尽快站稳脚跟。2024年还设立规模超5亿元的粤科深潮协作产业投资基金,发挥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撬动作用,为落户企业提供资金保障。
粤科深潮协作产业投资基金合作方、广东省粤科母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铁瑛表示,该基金采用“子基金+直投”的组合投资策略,更具投资精细化、灵活性,可针对不同企业和项目提供差异化融资服务。
政策叠加优势和服务“组合拳”推动合作园区形成投资宝地,2024年以来,深潮指挥部组织参加各类招商推介活动20余次,前往10余个省份开展招商工作,协助潮州市签约落地新设项目98个,投资总额达279.82亿元。
聚力补能本土产业
走进广东四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陶瓷展厅,只见色彩丰富的日用瓷、设计精巧的艺术瓷、造型别致的异形瓷琳琅满目。潮州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广东四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镇通介绍,潮州陶瓷业发展已有1300多年历史,拥有“中国瓷都”称号,2024年陶瓷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增长15%,在全国陶瓷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陶瓷业是传统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用工短缺问题日渐凸显,迫切需要生产自动化、产品高端化发展。”蔡镇通表示,目前,四通集团的圆盘类瓷器制作工序中50%已实现自动化,但异形瓷作为非标件,可适用的专业设备较少,生产自动化率还很低。近年来,公司不断尝试推动技改,先后使用的不同厂商设备有20多款。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设备故障率高,性能稳定性不足;另一方面是设备厂商不在本地,远程运维效率低,一旦出问题对正常生产影响很大。
“目前,我们正在与陶瓷龙头企业共同谋划,寻找符合实际需求的装备制造及自动化集成企业,引导他们在潮州落地产线,配套服务,推动传统支柱型产业补链强链。”蔡凡说,同时鼓励企业探路先进陶瓷、研发航空瓷等高端产品,推动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潮州拥有柑橘、单丛茶、水产品等丰富的农渔资源,而深圳作为有着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为了畅通农产品从潮州田间地头到深圳百姓餐桌的通道,深潮指挥部积极对接促进“圳品”认证和“深圳农场”创建,引导企业获得16个“圳品”认证项目,创建5个“深圳农场”,使得牛肉丸、潮州三宝、单丛茶等76款潮州农产品上架深圳市龙岗区的“龙广鲜生爱心帮扶馆”。
“‘圳品’是深圳打造的高标准食品城市品牌,‘深圳农场’则针对深圳对口帮扶协作区域内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设立。”负责潮州市潮安区“深圳农场”申报组织工作的潮安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罗湖对口帮扶协作潮安工作队队员姚光锐表示,申报上“深圳农场”后,从种子选育到种植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再到销售渠道的打通,都能得到更深度的“深圳力量”的支持,有效提升了潮州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水平和市场拓展力。
潮州市还携手深圳市罗湖区共建跨区域创新合作平台“创享岛”,以“反向飞地”模式推动两地技术研发、人才招引及产业联动。潮州市陶瓷、食品、服装等传统产业和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在此设立研发机构,将借助罗湖区的科技人才、科研体系、技术服务等资源优势,弥补潮州工业设计、创新研发、企业孵化等短板,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增量。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仅在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创新协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将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进一步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发展韧性。”蔡凡表示,合作园区将坚持既着眼当下解决问题,又利长远稳预期,充分发挥潮州自身优势,努力建成“类深圳”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