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宁德在腾飞


来源: 欧洲侨报   时间:2019-12-25 10:16:20





由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组织的“2018行进中国·海外华文媒体福建行”活动于11月14日在福建拉开序幕,此次活动安排走访宁德、莆田、漳州三地。来自海外21个国家的38位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将见证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取得的成果。

福建是中国华侨大省,遍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有上千万人,这次中新社福建分社福建行活动,首站将带领海外华文媒体的朋友们走进福建宁德福安市溪潭镇穆阳溪中游西岸的廉村。廉村是一个宁静、淳朴的千年古村,它是中国唯一由皇帝敕封的以“廉”字命名的村庄,是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的故乡,山水秀丽,人文荟萃,唐宋时期出过 33 名进士,以“进士村”而闻名遐尔,现存的古城堡、古官道、古码头、古祠堂、古民居、古石雕、古字画等都是历史的见证。廉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AAA旅游景区、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如今的廉村正在积极的开发古文化旅游,以其特有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宾客。

白云山位于福安市西北部穆云乡和晓阳镇境内,主峰海拔1450米,为闽东两大高峰之一。规划有白云山、九龙洞、龙亭峡谷、黄兰峡谷、金钟山等五个景区,西至龙亭溪与周宁县官山相邻,北跨黄兰湖与寿宁县凤阳为界,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山脚下主要环绕龙亭溪、首洋溪、蟾溪、黄兰溪、秀溪等五条溪流,景观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独具特色的地质奇观,秀丽多姿的山岳、峡谷风光,美妙神奇的”佛光”胜境,稀有多样的生物种群,古老多源的文化传承。现已发现筛选出227处景点,其中享誉全国的白云山石臼群等”六大典型景观”和佛光、午时莲等”十大胜景”以及黄兰、龙亭两大峡谷蔚为壮观,专家叹为观止。

    分别于2004、2008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地质公园, 2009年8月取得国家地质公园资格,2009年12月升格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0月10月与太姥山、白水洋联合成功申报宁德世界地质公园。

    白云山景观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是集火山岩、晶洞碱长花岗岩地质地貌和峡谷深切曲流地貌、河床侵蚀地貌等多种型典独特的地质景观和蔚为壮观的水体景观、优雅古朴的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天然地质公园。

    一是独具特色的地质奇观。一些学者提出了”壶穴”说,认为白云山典型独特的地质地貌是距今约180万年的新近纪更新世以来,经流水长期侵蚀,逐渐形成的。蟾溪、龙亭溪河谷规模巨大、分布集中、类型丰富、发育系统的河床侵蚀地貌,特别是形态各异的”壶穴”、流水冲蚀弧型凹槽(”石瀑”)及引人入胜的河谷洞穴奇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对于研究新构造运动、水动力学、流水侵蚀作用以及壶穴发育演化等都具有很高的地学研究价值,应作为珍贵的地质遗迹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

二是秀丽的山岳、峡谷风光。白云山景区典型的中生代晚期酸性火山岩组成的火山岩山岳地貌和白云山破火山、笔架山穹状火山地貌,发育于火山岩、晶洞花岗岩的峰丛、石柱、石脊、崖壁及各类象形石等地貌景观典型且独具特色。金钟山景区的长洋溪石质河床地貌,石平水清、色彩斑斓,有”小白水洋”之称。龙亭溪峡谷和黄兰峡谷,古冰川遗迹与纵深峡谷、流泉叠瀑、原生天然林融为一体,自然生态保护良好,植被茂密,充满原始野趣。龙亭溪罕见的发育于晶洞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的深切峡谷曲流地貌,峡深壁陡,垂直峭壁高差最大达400多米,峡谷全长约20公里、水位落差近300米,溪流弯曲,水质清澈,为国内少见。

    三是神奇的”佛光”胜境。佛光、云海和日出被誉为白云山”三绝”。白云山”佛光”乃十分珍奇罕有的自然奇观,每年多出现在夏秋时节,为单体和群体(罕见)交相辉映,时而在云层中骤然幻化出七彩光环,且持续时间较长,可与峨眉山”佛光”相媲美。每年的八、九月间,山巅的天池畔偶尔还会出现子夜佛光。

    四是多样的生物种群。白云山山顶与山涧最大高差达1300多米,生态环境及植被分布垂直差异明显,生物显多样性。高山、峡谷中生长着南方红豆杉等多种亚热带、热带珍稀植物,还有大量的猕猴、云豹、娃娃鱼、鸳鸯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珍稀动物。白云山顶”天池”中生长着一种十分罕见的微型野生中国睡莲——午时莲。白云山南麓的瓜溪,分布着有”活化石”之称的神秘古老的刺桫椤群落。

    五是多源的文化传承。白云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这里有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谢翱故里——晓阳镇,福安畲族蓝姓主要发祥地——溪塔村,”坦洋工夫”红茶的发源地——坦洋村,红色革命根据地——竹洲山,还有唐代古刹锁泉寺、太后宫厅等众多的古迹、文物,古文化、畲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多种文化在此交融、积淀,孕育了别具特色的乡土风情。

一程古道廊桥,长留岁月绝响。

一曲北路遗韵,氤氲甘茗清香。

这里是被一代文豪冯梦龙誉为翠微之境的八闽边邑——寿宁。

这一方福地,好听的名字里寄寓着吉祥与美好:福寿,且宁……

寿宁,隶属福建省宁德市,地处闽东北部,洞宫山脉东麓,闽浙两省交界,素有“两省门户,五界通衢”之称。早在商周时代,寿宁便有人类活动;明景泰六年,寿宁置县;革命战争时期,寿宁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中共闽东特委”所在地,粟裕、叶飞、曾志、范式人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的一页,这里由此成为福建重点革命老区县;至今,在全县14个乡镇上,28万勤劳智慧的人民安居乐业,建设着美好家园。

寿宁,这片希望的热土,回望三千年人文,五百年县史,贤达足迹熠熠闪耀。

早在明崇祯七年(1634年),年逾花甲的著名文学家冯梦龙赴任寿宁知县。本着“一念为民”之心,冯梦龙主张“下车即稔知瘠土”,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爬山涉水,遍访民情,总结出“险其走集,可使无寇;宽其赋役,可使无饥;省其谳牍,可使无讼”的治县理念。任职四载,冯梦龙“百端苦心”,修缮县学、建储粮仓、消弭虎患、禁溺女婴,兴利除害,轻税减赋,为寿宁百姓办了众多实事好事,更倾以心血与实践著就了县域治理文献《寿宁待志》一书。时至今日,一代又一代的寿宁人以各种方式,纪念和铭记这位“遇民以恩,以廉代匮”的冯知县。

长期关注冯梦龙文化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点赞冯梦龙,高度肯定冯梦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民情怀和作为。而身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他,20多年前践行这份情怀,徒步跋涉在寿宁山岭间、躬身亲民于穷乡僻壤里的扶贫往事,也在一方山水一方人中成为津津乐道的好口碑,从来不曾被淡忘。

1989年,寿宁县下党乡,依然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从荆棘丛生的山路上不辞辛劳步行到下党,并在下党村口的鸾峰桥上,因陋就简现场办公,解当地发展和民生之难。这条习近平同志走过的路,也被亲切的称为“党群连心路”。它铭记并生动注解了习近平同志倡导的“四下基层”工作作风。这里“异常艰苦、异常难忘”的乡间调研往事,这里的人民,这里的党群情谊,下党,从此成为了习近平同志心中挥之不去的牵挂。

多年间,九到寿宁、三进下党,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在习总书记的关怀下,下党逐渐改变了原来闭塞落后的风貌。下党人民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发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精神,居弱图强、感恩奋进,以干得助、久久为攻。今日下党,产业格局更加优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社会环境更加清新,人文风貌更加和谐。人们在这里惬意生活,并以昂扬的创造力实践着摆脱贫困,全面小康梦想。这里由此擦亮“清新福建 难忘下党”品牌。

浦源村,全村867户,3727人,居民浦源村,位于周宁县城西面5公里处,境内地势平坦,有“高山小平原”之称。302省道贯穿东西,交通便捷。于南宋末年建村,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郑氏始祖朝奉公携子从宁德谷口迁入。关于浦源村名的来由有多种说法。一说:据传郑氏祖先原居厝坪底,后因母鹅到此孵出成群小鹅,郑氏认为是兴旺之地,故迁居于此,定名为“孵兜”,后演写为“峬兜”,行政建制时改称“峬源”,后因“峬”字为生僻字,更名为“浦源”;二说:村址“三山环抱、一水弯行”,故以“峬源”为村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改为浦源;三说:村址位于麻岭头旧时的驿站“铺”的附近,故称“铺兜”(“兜”,方言指周围、附近的意见),后演写成今名。

浦源村以郑姓为主,房屋5000余幢,古民居布局呈太极八卦造型,在流经村内500米溪段呈“S”型,似八卦之太极,上下两个池潭为“太极眼”。郑氏先人善用“洛书河图”,将溪流分为三段:上游顺山势围塘储水引用;下游辟九曲筑坝拦水涧田;中游辟为村基,以溪流为轴,周围山势为朝坐,按八卦局定向兴建民居。

浦源村是福建省三大民俗风情区之一,被评为“福建省最美乡村”。浦源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富,2008年, 被列入第三批省级历史名村,2014年被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

浦源村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美丽传说,只要走进这里你就会闻到一股淳厚的返朴归真的人文气息。其中,郑氏人家八百年来人与鱼和谐相处的历史传承,别具一格,成为当今世界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神奇典范。

浦源村是鲤鱼溪的故乡。宋代,郑氏祖先沿村内长500米、宽数米的溪中放养鲤鱼,以去污澄清,供人观赏。随着时间的流逝,沿袭了八百年之久的爱鱼护鱼传统形成的护鱼习俗,已成为当今浦源村的一大特色,起初的禁渔乡规民约,也成了村民的自觉行为。在漫长的人鱼和谐相处中,郑氏祖先留下了许多曲折动人的护鱼、爱鱼故事。清代福宁府名道士、仙师王鸿有诗云:“涧水拖兰翠,游鳞逐浪多,羡鱼休唱钓鱼歌”。相传郑氏第八世祖晋十公, 召集村民制定了护鱼乡规民约,对违反乡规民约偷捕鲤鱼的村民采取“罚宴”三天,在缺衣少食的年代这无疑是最为沉重的处罚措施,及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大饥荒”时期,村中民众吃野菜充饥,也无一个人偷捕溪中的鲤鱼,不吃鲤鱼也早已成为浦源村人的独特习俗。八百年的人鱼同乐,鲤鱼溪获得了世界基尼斯之最——“年代最久的鲤鱼溪”称号;其护鱼传统文化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丰富内涵,以“和谐”为核心内容的周宁浦源护鱼习俗,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描述鲤鱼溪的文章《奇妙的鲤鱼溪》被北京市小学课本选录,2005年入选全国语文版第六册通用课本;村内的红领巾小导游,民俗文化中的板凳龙鱼灯无不展现着当地居民对鲤鱼特有的文化内涵。

     鲤鱼溪两岸民居古朴优雅,青瓦粉墙,富有明清水乡建筑特色。 鲤鱼溪畔的郑氏宗祠,始建于南宋嘉定二年(1209年),造型独特,前窄后宽,清咸丰元年(1851年)扩建,清代几经修缮,形如古船,是目前华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宗祠之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祠门内有株千年柳杉,高30余米,径围6.7米,枝繁叶茂,恰似船头桅杆;原祠中正厅悬挂明状元、礼部尚书翁正春题匾“国戚名裔”。在鲤鱼溪南侧的林公宫,兴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3座连成一体,昔时为村民演戏娱乐场所。在鲤鱼溪下游,1986年建成的鲤鱼溪公园,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公园门口竖立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题匾“鲤鱼溪公园”的牌坊,游人络绎不绝;公园的同乐桥鱼塘伫立着一尊鲤鱼仙姑塑像,仪态端庄,楚楚动人;园中有造型独特的观鱼亭、伴月桥、九曲桥、荷叶桥、鲤鱼喷泉等。鲤鱼溪公园旁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林公宫古庙,始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1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雕梁画栋,庙内有10副清代壁画保存完好,颇具艺术价值。

浦源村东面的古道上挺立着的孝子坊,始建于民国9年(1920年),为闽东古石雕艺术之精品,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村西侧的万福庵,由浦源名仕郑爱山独资兴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清嘉庆二十三年(1843年)、1993年、2001年多次重修,1998年重建天王殿、僧舍;在浦源村西部与溪坪村交界处发现中州溪新石器时代遗址。此外还有文昌阁、观音阁、兴隆寺、慈云寺、鹏翔堂净土寺、奶娘宫等宫观庙宇和千年古柳杉7株。“八字庵”是浦源境内的8个庵,“放八字”、“收八字”(人的生辰八字)习俗传承至今,在闽东北影响广泛。

除护鱼习俗外,浦源村较具特色传统的民间习俗、技艺还有板凳龙、搬铁枝、嗒鼓等。传统小吃“浦源扁肉”等颇具特色。

周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鹫峰山脉东麓,北纬26°53´-27°19´,东经119°07´-119°29´之间,东临福安市,西接南平市政和县,北连寿宁县,东南与蕉城区接壤,西南与屏南县隔溪相望,东西宽33公里,南北长46公里。周宁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峰峦起伏,溪谷交错,海拔落差大,最高的山峰龙岗头海拔1506米,最低的街头亭65米,有千米以上的山峰282座,平均海拔800米,县城因城北狮子岗而称“狮城”,海拔880多米,居全省之冠,素有“高山明珠”之美誉。周宁旅游资源丰富,境内自然景观秀丽多姿,传统文化渊源深厚,拥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龙漈·鲤鱼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陈峭,省级森林公园仙风山,“八闽首景”滴水岩,世界非遗木拱廊桥,千年古刹灵峰寺,佛教圣地方广寺,神袛圣迹林公忠平王祖殿,以及芹山湖、后垄溪大峡谷、蝙蝠洞、官山等一大批旅游景点,是集生态避暑、文化休闲、康养度假为一体,极具发展潜力的旅游胜地。

时间过的真快,通过三天半时间对宁德的福安、寿宁、周宁三地的釆访,发现宁德的政府部门能作为,敢为天下先,通过各渠道把宁德故事传播到全国及海外,积极带领宁德人民致富、创新发展。宁德人民纯朴,真诚热情,对来自全国及海外的客人主动对接,将家乡的故事和纯真无污染的绿色生态环保产品分享给大家。宁德的故事就像宁德的山水那么美,真实让人陶醉的流年忘返,随着新时代的脚步,和越来越便利的交通,宁德各区县的发展,一定会再造美丽富饶山海新篇章。

                                                                                              (欧洲侨报 于捷明 宁德报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习近平乘车抵达图尔马莱山口(视频) 习近平乘车抵达图尔马莱山口(视频)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