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11月23日电 题:海外电信诈骗又现新套路!使领馆反复提醒,仍有华人上当,被骗数十万!
冒充“中国大使馆”“虚拟绑架”“你有一个包裹待领取”……
近些年,这些电子手段诈骗对海外华侨华人来说已经不陌生,使领馆也多次发布提示,提醒领区中国公民加强防范,谨防上当。 可是,骗子手段层出不穷,又出现了新套路,华人和留学生防不胜防!快来看看!
乱点链接,邮箱被“黑”
据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近日,加拿大一华裔市民用手机打开一封以其家人名义寄来的电子邮件,点开邮件中链接后却不幸被“黑”。黑客通过他的邮箱地址簿向联系人发送邮件,要求对方帮忙买iTunes卡,其中一人中招,两次购买iTunes卡寄往要求的地址。
在这里提醒大家,千万不要打开不明链接,若接到索取财物的电子邮件,也最好先致电发件人,确认后再做出决定。不过,即便致电对方核实也不一定能逃过骗子的“魔爪”。
微信语音也能被“克隆”
近日,正在上班的董女士收到父亲的微信留言,说“我在超市买点东西,没带钱,你给我转200元吧。”
董女士一想,父亲手机上没绑卡,平时消费都是用现金,可能真忘带钱了。但是想到网上诈骗常有,谨慎的董女士随口问了一句:“爸,是你吗?”
“是我!”她一听微信语音,确实是父亲的口音。便转了200元过去。但董女士并不知道,其实自己受骗了……
在这类骗局中,都是首先微信号被盗,然后语音内容被复制。骗子施骗过程:
1、利用软件植入木马盗取微信号;
2、购买“克隆微信”的软件;
3、用克隆出来同样的微信号实施诈骗;
4、利用“一键转发语音”软件,打消受骗人疑虑。
在这里提醒:
1、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微信的账号和密码;
2、如果遇到好友借钱, 一定要通过电话或当面确认;
3、要在微信养成设置好友备注的习惯,帮助辨别“克隆”好友;
4、一旦发现微信账号被盗,应及时冻结账号,通知其他好友切勿上当,并及时报警。
加拿大《明报》最近刊文称,加拿大警方估计,约4年内,至少有4000名加拿大人被电信诈骗骗走超过1500万加元。
在此为您总结新老骗局形式,一定要小心!
吓唬你说涉嫌犯案
就在这月月初,一名波士顿大学中国留学生接到了一通电话。在语音提示交互之后,电话被转接到了一位自称上海警察的人的手中。
还是同样的套路,这名警察称该学生曾使用假的信用卡交易过,还给这个学生讲解了目前的调查进度,并发给他调查现场的照片。
于是同学信以为真,先后多次给这名“警察”汇去了“罚款”,最终被骗取的总金额高达49,000美元,约为340,000人民币。
领取重要信件、包裹
就读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小夕8月遭遇电信诈骗,接到自称是马德里领事馆的电话,自助语音服务称,有份中国国内寄来的文件需小夕前去认领。
一头雾水的小夕按提示音拨通人工服务后得知,她本人因护照信息泄露已被限制出入境,急需与中国公安机关取得联系,调查信息泄露渠道,并回传给使馆定案传真以及缴纳款项来解除出入境限制。
由于报案及时,经使馆积极协调,两地警方通过3个多月的侦破,犯罪嫌疑人于11月初被成功抓获,5万元经济损失已被追回。该案得以圆满处理。
虚拟绑架和意外
这种作案手法很简单,就是一边威胁恐吓留学生不允许和国内家人联系,一边又连蒙带骗国内的亲人,让他们误以为身处海外的孩子被人绑架了。
假冒使馆工作人员的诈骗分子,会以受害人国内家人涉案为由诱骗他们提供本人和国内亲属信息并与外界断绝联系,来达到国内亲属短时间内无法与当事人联系核实的目的,从而诱骗国内亲属给诈骗分子的银行账户转账。
航班取消骗局
年底假期来临,很多人会提前订好机票。如果在要走前,突然收到航班取消的信息,你会如何处理?
厦门的李先生就收到条短信称其购买的机票因台风取消,办理退改签后将获得300元的“航班延误补偿金”。
李先生按短信内留电话联系对方后,对方称需“激活”银行账户才能退款,李先生遂按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转账2000元。
后来,李先生拨打了航空公司的客服电话却被告知航班正常起飞。
在这里提醒,防范电子手段诈骗要做好以下措施:
1.增强密码安全度,并定期更换
提防各种网络犯罪,增加密码长度并加入大小写和连字符,不断进行电脑、手机、办公软件、病毒软件的升级,而且要定期更换密码。
2.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遇到类似“自称中领馆”、“交通事故”、“孩子被绑架”、“涉及到司法案件”的电话不要盲目轻信,更不要透露个人信息,转账汇款。待通过其他渠道核实情况后再作处理,如不慎上当受骗,请立即向当地警方报案。
3.关注当地中国大使馆的警示公告
一般有电信诈骗案出现,当地中国大使馆都会有警示公告。
如果无法辨别是否为诈骗电话,建议挂断后拨打中国驻当地使领馆领事保护值班电话,或拨打12308热线,请求将相关信息转有关使领馆进一步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