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11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进一步指出,目前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顶层规划到实际推动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还要继续抓下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在江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推出“在中国,看Frank打开长三角‘盲盒’”大型互动式融媒体产品,以不一样的视角,讲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故事。
3-1.5=?这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但是,这组数字换成时间,将是怎样的答案?让我们一起打开盲盒——
一桥飞架南北 “双城”生活变“同城”
回南通与父母孩子团聚,对于在上海工作的赵甜甜和顾杰夫妇来说是每周最期盼的事。“我们搭乘沪苏通高铁,只要一个半小时,就可以从上海回到南通,又快速又安全。”顾杰说。而以前,这条回家路,至少需要3小时。
发生一切改变的转折点,是沪苏通大桥今年7月1日的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南通就好通”了。
沪苏通大桥(视觉中国)
赵甜甜告诉记者,由于以前从上海到南通坐火车需要绕道南京,很多在上海工作的南通人会自驾车回家,而途经的苏通大桥一到节假日往往会开启拥堵模式。“去年国庆节,我们9月30日下班驶入高速,一直堵车堵到第二天早上。”
从沪苏通大桥规划开始,赵甜甜和家人就一直关注着工程进展。盼望着,盼望着,在沪苏通高铁通车后的第一个周五,他们便坐上了这趟只要一个半小时的高铁。从此,从南通到上海,仿佛“同城生活”。
赵甜甜夫妇的自拍照(受访者供图)
沪苏通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出道”即“顶流”。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介绍,自路线开行以来,南通站、南通西站发苏南、上海方向的客流占沪苏通(苏南、上海、广州、深圳方向)总客发的90%,发广州、深圳方向的客流占沪苏通(苏南、上海、广州、深圳方向)总客发的10%,旅客日均经过沪苏通大桥4504人次,峰值一般出现在每周五、周日两天,有着明显的“潮汐”特征。
和赵甜甜一样盼望着沪苏通大桥通车的,还有更多南通人。南通站派出所副所长毛新风和同事们负责沪苏通铁路南通段的保卫工作。每天对沪苏通大桥的重要部位巡检时,看着车来车往,毛新风都会默念,这座桥,早就该通了。“这座桥对南通人来说,是2020年最激动、最自豪的一件事!”
毛新风站在沪苏通大桥上(受访者供图)
数据显示,沪苏通大桥开通以来,明显减轻另一座跨江大桥苏通大桥的压力。今年国庆节期间,沪苏通大桥日最高通行车流9.1万辆,而苏通大桥自开通以来车流首次回落,降幅达9%。
开启加速键 长三角一体化综合交通网初步成形
区域建设,交通先行。交通运输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领域、关键支撑和重要载体。近年来,江苏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毗邻公交、轨道交通、过江大桥到沿海港口,因地制宜,乘势而上,为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开启了加速键。
值得欣喜的是,除了已经通车的沪苏通铁路外,连淮扬镇铁路淮镇段(含五峰山长江大桥)、盐通铁路、连徐高铁近期将陆续具备通车条件,流动的长三角,将更加便捷快速。
建设中的五峰山长江大桥(图源:新华报业网)
“目前,长三角区域一体联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初步成形,省际高速公路、铁路分别达到28条、17条。”在接受采访时,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把‘十四五’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纵深推进的加速期,进一步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逐步推进三省一市的战略协同,奋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完善省内全域高效协同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立公铁水空深度融合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国家级通道和枢纽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快速流动。”
如果说,轨道交通大发展牵引长三角一体化大提速 ,那么打通断头路则是疏通了一条条毛细血管。11月9日,连通上海市青浦区和苏州市吴江区的康力大道对接东航路工程正式通车,这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后打通的首条省际断头路。通车后,从江苏吴江到上海青浦的车程由原来的40分钟缩短到只需要5分钟。“断头路的打通,让两地居民距离更近,心更近。打破了行政区划所带来的交通阻隔,对提高省际间路网可达性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有关人员表示。
视觉中国
截至目前,《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明确的首批11个省际断头路项目中,4条已建成通车,5条正在建设。为推进跨省公交运输,江苏与沪浙皖已开行46条省际毗邻公交线路,其中苏沪19条,苏皖18条,苏浙9条。江苏的省际高速公路接口、铁路接口已分别达到28个和21个,与沪、浙、皖沟通越来越便捷。南京至上海、杭州、合肥基本实现高频次1—1.5小时快速通达。
人悦其行,还要货畅其流,通达八方。目前,常泰过江通道、连云港港二期工程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长三角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将总体形成,对外运输大通道、城际交通主骨架、都市圈通勤网高效联通,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其中铁路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00公里/万平方公里。此外,智能绿色安全发展水平将大幅提高,信息服务基本实现共享共用。
>>>智库专家点睛
基础设施一体化:打破空间分割 还要清除更多“断头路”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教授、博导
成长春
轨道交通打破了空间分割与长江天堑。轨道上的长三角使得跨江同城化、两城生活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行政区的限制,缩短了时空距离,便利了区内城间要素流动。
而正在被打通的一条条断头路,有利于实现各省市在制度供给、政策推动上持续发力,实现三省一市在发展战略、规划上深度接轨,并以此为突破口,实现小到交通卡的异地互通互用,大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协调对接。同样,打通医疗、教育、市场管理更需要破除“断头路”。
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站上了新的高度,需要在新起点上开展更大、更深入的合作。长三角一体化需从清除各种有形的、无形的“断头路”开始。
但是,长三角三省一市还远远没有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尤其是在规划衔接、运营管理等方面仍然各自为政、恶性竞争。例如在港航领域、港口分工合作局面没有形成,仍然存在恶性同质竞争,集装箱运输领域就存在严重的垄断行为,由于缺乏规划协同,导致上海港集疏运体系严重失衡,交通拥堵严重。由于缺乏协同,长三角三省一市港航大数据平台建设严重滞后,造成物流效率与成本不尽如人意。
11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来江苏考察时进一步指出,目前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顶层规划到实际推动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还要继续抓下去。这就要求长三角必须协同优化提升现代流通体系,提升硬件数字化、一体化水平,同时打破行业垄断,推进物流系统的高效衔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总指导:双传学 顾雷鸣
总策划:顾新东
监制:沈峥嵘
采写:沈峥嵘 叶真 朱娜 谢诗涵
视频:曹凯琪 高鑫 杨玺
美编设计:章伟 李宁凯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