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经济复苏的“希望之光”


来源: 欧洲侨报   时间:2020-12-25 13:05:32






作者:顾春娟
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力促进经济向好发展。一场规模最大、参加国别最多、线上线下结合的重大经济外交活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如期举办。

这是一场安全、精彩、富有成效的盛会,充分展示了我国抗击疫情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党的领导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释放了全面扩大开放的积极信号,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效平台,同时更展现了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大国担当。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按照“越办越好”的总要求,延续“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克服不利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筹办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推动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作用凸显,溢出效应不断放大,传递出坚定扩大开放、共享中国大市场的积极信号,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领航引路奏响时代强音

11月4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上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各国要携手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宣示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和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上海线下会场出席开幕式。巴基斯坦、南非、智利、乌兹别克斯坦、塞尔维亚、西班牙、巴布亚新几内亚、匈牙利等8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4个国际组织负责人线上发表视频致辞。14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31名部级以上官员,以及110位世界500强企业及国际智库代表在线上出席开幕式,69个国家驻华使节和国际组织驻华代表线下参会。开幕式前,韩正副总理等领导专门巡视了企业展。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站在人类发展历史进程的高度,以历史观把握变局,以大局观破解变局,以角色观塑造变局,以文明观引领变局,为新时代更高水平开放领航引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传递出中国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与世界共享美好未来的积极信号,为国际抗疫合作、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合作注入了正能量。

展品“上新”紧扣时代需求

第三届进博会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411项,其中全球首发73项。全球首创的干式纤维再生造纸系统,折叠后仅有背包大小的充气皮划艇,最智慧的远程重症监护室(ICU)指挥中心,先进的人工智能生产车间,全自动仓储配送系统等纷纷亮相进博会展台。世界十大工业电气企业、六大工程机械企业、七大汽车整车集团、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悉数赴约。

第三届进博会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连续参展比例近80%,布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特装比例达到94%。多个国家部委继续推出税收优惠、通关便利、市场准入等支持政策,为参展客商带来更多实惠。六大展区亮点纷呈、各具特色:

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参展企业数量最多,有来自93个国家的1264家企业参展。

汽车展区世界前七大整车集团亮相,展区内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面积超过90%。

技术装备展区突出展示自动化、智能制造、工业数字化、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等内容,引领行业创新趋势。

消费品展区展览面积超过9万平方米,成为本届进博会面积最大的展区。

服务贸易展区汇集金融、物流、咨询、检验检测、文化旅游等五大板块全球顶尖企业,全力打造智慧服务赋能全产业链。

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新产品新技术首发数量最多,总数超过120件,展览面积6.9万平方米,参展的世界500强及龙头企业达75家,制药行业排名前10和医疗器械行业排名前14的企业全部参展。首次设立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紧扣时代需求,集约化展示了国际先进公共卫生防疫产品、技术和服务,面积由最初设计的2000平方米增加至11000平方米,近40家世界500强及龙头企业参展。一大批防疫最先进技术和热点产品亮相,如全球首款新一代人工肺、5分钟核酸检测系统、发热门诊解决方案、基于CT影像的新冠肺炎智能分析平台等。

活动丰富助力交流合作


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以及各地方政府举办政策解读、对接签约、投资促进等类别101场配套活动,积极助力展会成交、双向投资和产业合作。新品发布专区有42家国际知名参展企业举办发布活动,分展区分行业集中展示全球顶尖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进博会已成为全球新品的首发地、前沿技术的首选地、创新服务的首推地。

大型贸易投资对接会通过线下线上结合方式,为674家参展商、1351家采购商提供专业服务,达成合作意向861项;举办10场投资推介会,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以及四川、贵州、浙江等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投资推介。

第三届进博会文化交流内容更加充实,人文交流活动丰富多彩,100项世界级、国家级非遗项目和81个“中华老字号”品牌参与展示,49场文化公益演出精彩亮相,增加了12条全国试点步行街、20多个省区市“中国旅游”和“地方综合形象”展示版块等内容,向世界宣介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意大利带来了55个世界文化遗产展示项目,并与俄罗斯、葡萄牙、巴基斯坦、斐济和匈牙利等国借助进博会官网,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现本国风土人情和发展投资机遇,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虽然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但第三届进博会各方合作意愿热度不减,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

内外联通放大溢出效应

进博会是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新时代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里程碑。

经过3年发展,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和世界,四大平台作用更加凸显。

进博会通过成立专委会等方式搭建政商对话平台,推动外资企业与地方政府部门及行业组织开展交流。外资企业借助进博会提供的契机和便利,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各地也充分利用进博会引资平台功能,积极发力精准招商。

前两届进博会带动外资新设和增资项目319个,投资额约150亿美元,一大批瞄准中国市场的投资项目落地,不仅遍地开花,而且已经开始结出硕果。比如,首届进博会后,意大利参展商投资的直升机项目落地浙江平湖;第三届进博会期间,该项目生产的第一架直升机已走下生产线。

进博会的如期举办坚定了各国企业持续扎根中国的信心,他们用实际行动对中国投出了信任票。可以说,进博会在扩大进口、促进投资、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仅如此,多个国家部委继续推出税收优惠、通关便利、市场准入等支持政策,为展客商带来更多实惠,取得积极效果。第三届进博会上,5件文物类展品首次借助进博会平台进行展示和交易,享受到了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今后进博会文物类展品的申报审批、展示交易、监管服务等工作形成可复制经验。这既有利于促进海外中国文物回流,也说明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正在不断放大延伸。

防疫严格创新办展路径

在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的背景下,多数大型国际展会取消或延期,第三届进博会的如期举办,离不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有力保障。自今年7月1日复展以来,截至12月10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服务了63场、总面积457.8万平方米、入场352万人次的各类展会活动,实现展会现场安全“零事故”,人员、设备、物资“零感染”。

第三届进博会坚决把防疫安全放在第一位,成功探索出一条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安全办展的新路径。从聚焦“人、物、馆”3个重点,紧盯入城口、居住地、流动中、展馆门、活动点和监测哨等6个关键环节,到实施“全程闭环管理、全链条可追溯、全量核酸检测、全部查验准入、全面环境清消”等5项措施,做好人员、展品、场馆、活动管控。用好科技防控手段,充分利用“绿码”“预约制”“7天内有效核酸检测”“14天自我健康监测”等前期积累手段,确保落实100%健康申明、100%体温检测、100%采样核酸检测,实现入馆无感知、不停留、可追溯,严格把住疫情防控各关口、各环节。

同时,做好进博会现场保障,展前进行专项和综合演练200余次,对场馆进行全面消杀,消杀展品达到2392批,实现了零发生、零感染、零事故。

广泛报道传播声量走高

记者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了解到,为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第三届进博会在筹备阶段充分利用“云洽谈”“云推介”“云签约”“云采访”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手段,有效地扩大了宣传,增强了企业信心,取得了良好效果。

官方宣传平台创新宣介形式助推原创内容广获关注,官方新媒体推出系列爆款图文视频,与“学习强国”平台合作开展专项答题、线上展厅等专题宣传,产生积极影响,推动第三届进博会传播声量持续走高。

同时,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深入挖掘展商展品、贸易成交、投资落地等案例,通过积极组织各类新闻发布会,以及中英文网上新闻中心平台,为中外媒体提供大批采访报道素材线索。

在第三届进博会开幕前后,中央媒体、地方媒体、行业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重要栏目和重要时段发布大量新闻报道、评论解读和图文视频,设置专题专栏专版聚焦进博会的亮点特点,产生了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优质报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充分融合,创新方式、渠道传播,借力明星效应,积极引流打造现象级热点话题,带领观众“云逛”新品展,感受首发新品带来的新奇体验。同时,多家国外和港澳台媒体也对第三届进博会进行了广泛报道。

促双循环共享中国机遇

在历史前进的洪流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开放是“关键一招”。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就是着眼于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拉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利益纽带,让两个循环内外联系更紧密、要素流动更畅通、创新引领更强劲。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教授王先庆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称,“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一个核心内容是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双向对接、国内国际两条渠道的双向互通。进博会的召开就是中国市场高水平开放的产物,是中国进口渠道的“主闸门”和主要窗口之一,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的主要推动力量。

第三届进博会双循环“窗口效应”正在显现。从服务国内大循环看,全球好货、优质品牌、创新资源集聚中国,改善了国内供给,助力消费升级。消费品展区面积由首届4万平方米,扩大到第三届的9万平方米,体现了国内大市场的“磁力”效应。从老百姓欢迎的牛油果、植物肉,到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神奇的无创肿瘤治疗方案,这些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有助于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从推动国际大循环看,进博会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源源不断进入中国,促进各国相互交流合作,帮助各国企业拓展中国市场、全球市场,分享更多机遇。

事实充分说明,中国是一个守信大国,坚定不移践行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理念,开放承诺一诺千金、知行合一;中国是一个开放大国,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中,依托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第三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开创了推动国际合作的中国示范,探索出了一条兼顾防疫安全与开放合作的新路径,进博会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平台作用进一步显现,点燃了世界经济复苏的“希望之光”。

记者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了解到,第四届进博会将于2021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如期线下举办。截至目前,已有数百家企业报名、签约参展第四届进博会。可以预见,第四届进博会将继续为全球企业提供绝佳的展览展示平台和共享中国市场的机遇。(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时政快讯丨中俄两国元首将出席签字仪式并共见记者 时政快讯丨中俄两国元首将出席签字仪式并共见记者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