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眼丨从习主席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里,读懂“何以中国”

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家致以美好的祝福

金句来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

用音乐邂逅最美的湾区!《扬帆远航大湾区——2025新年音乐会》即将呈现

今晚播出!《启航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跨年晚会》节目单公布

超全汇总!珠三角各地跨年活动大放送,一起迎接2025

在这座简称“宁”的和平之城,听两位来自东西方青年的“宁”愿

发布时间:   来源: 交汇点
南京,一座遍植梧桐、紫金草摇曳的城市,承载着厚重历史,也绽放出和平光芒。身为“00后”的阮泽宇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人,“80后”罗克是来自德国的和平学研究者。他们的祖辈都曾亲历过战争,这让他们格外意识到和平的珍贵。


“宁”是南京的简称,也有安宁、和平的涵义。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不同国籍的两位年轻人在“宁”诉说同样的“宁”愿,他们也正用自己的行动,铭记历史,祈愿并守护着安宁与和平。

曾参与国家公祭鼎揭幕的医科生:愿救死扶伤守护“宁”

20岁的阮泽宇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阮家田的玄孙,也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阮定东的侄孙。从小,他就常听长辈们讲述这段历史——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时,三爷爷阮定东还是襁褓中的婴儿。“‘老祖’当时被日本兵刺成重伤,仍然把三爷爷紧紧抱在怀里。回到家三天后,‘老祖’就去世了。”

2013年清明节前,阮家田的名字被刻上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时年12岁的阮泽宇跟随全家一起去祭奠“老祖”,目睹三爷爷哀伤的泪水和“哭墙”上密密麻麻的遇难者姓名,眼前的场景让阮泽宇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2014年12月13日,一座城市的记忆上升为国家记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让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我有幸作为少先队员代表,和习爷爷,还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奶奶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那一天,和平鸽在湛蓝的天空下振翅翱翔,古铜色的公祭鼎在阳光下愈发显得庄重肃穆。那一天,江东门的和平大钟被撞响,长久地在少年心中回荡。

七年,八个国家公祭日,从迈进金陵中学到跨入东南大学,从稚气未脱的少年到意气风发的大学生,阮泽宇和“宁”同生共长。“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我的心里有一份守护‘宁’、守护和平的信念。”而这份信念在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变得更加坚定,“我是医科生,看到师长们舍生忘死挽救生命,我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救死扶伤,让更多家庭远离疾病和死亡,守护我的家乡‘宁’,守护更多人的‘宁’。”

随着时间的推移,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至今仅剩61人。遇难同胞纪念馆照片墙上的灯火在一盏盏熄灭,但对历史的凝视和铭记,对和平的追求与守护永远不会失色。“我们年轻一代不仅会把历史传承下去,更会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宁’、守护和平。”

来自德国的和平学研究者:愿步履不停传播“宁”

“2004年第一次来到南京,我就喜欢上了‘宁’。‘宁’,不光是南京的简称,更有和平的意思。”在南京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研究员,外籍友人罗克看来,曾饱经战争的创伤的南京,现在已化身为一座和平之城。它正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姿态,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平。

罗克的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美国人。17年前,因为学习语言,他来到南京,并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说,这里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他对南京仿佛有一种“乡愁”。虽然前往多国求学,最终还是选择留在这里。罗克坦言,因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他接触到了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实。也正因为他的祖辈是战争亲历者,他更加意识到和平的珍贵。在南京期间,罗克参观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加过相关的和平集会与悼念活动。这一切,都让他对中国人向往和平的心情感同身受。也让他萌生了要将真实的历史传播出去、让国际上更多年轻人知道真相的想法。

2019年4月,罗克还参与了话剧《拉贝日记》的翻译工作。“这项工作可以让西方更多人了解拉贝跟他的同伴们如何建立国际安全区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罗克说。

2017年,南京成为世界上第169座国际和平城市,也是中国首个国际和平城市。2020年,南京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订合作备忘录。如今,南京每一年都会举办一次国际和平论坛。罗克连续两年参加国际和平论坛,深感“和平很忙”——有很多事需要为和平奔走。平时,除了翻译海外和平学著作,研究和平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罗克也会在南京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主持人刘成教授的带领下,与教席的同仁们一道,走进南京的中小学,和孩子们互动,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和平的种子。

221939 条留言中,“铭记”“和平”成为高频词

“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道。

2019-2021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收到观众留言221939份,其中境外参观者留言1564份。12月7日,纪念馆公布的《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观众留言分析报告(2019-2021)显示,“铭记”“勿忘”“和平”是高频词,而表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留言高达6.7万多条,成为留言最多的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龄上,国内外观众均以青少年为主体,平均年龄约23岁,“90后”“00后”占总留言群体的80%以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主动走进那段浸满血泪的岁月,触摸历史细节,沉思与诉说,成为历史的倾听者、和平的传递者。

这两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结合展览和历史纪念日,以青少年教育为重点,常态化举行“花语”展示教育、“和平颂”情境演出等活动。同时,加强与南京大屠杀时期救助中国难民的国际友人后代的联络,积极发展国际志愿者,办好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促进中外青年交流,把世界上爱好和平的人们团结在一起。

“宁”,这座曾经满目苍夷的城市如今欣欣向荣,饱受创伤和屈辱的人民早已将和平的祈愿根植于心。“和平之花”紫金草摇曳,守望着南京的每一个春天,在一代一代人心中永远盛开。
上一篇:中国成功发射天链二号02星
下一篇:“神奇蛋白”应用推广背后:通威科技创新的决心何在?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