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深圳 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中先行示范


来源: 欧洲侨报   时间:2020-10-08 12:28:03





在前海世茂金融中心的12楼,一家设计风格纯港味的公司——香港知名建筑师事务所“hpa何设计”正在忙碌运转。半年多前,他们搬入前海,理由是“未来项目要覆盖粤港澳大湾区,而这里将是大湾区CBD。”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间,诸多外资企业来到深圳安家落户,见证了深圳对外开放的坚定步伐。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深圳已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4万个,累计吸收合同外资2960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78亿美元;今年前8个月,深圳进出口总值达到1.88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外贸进出口的9.4%,其中出口1.04万亿元,规模继续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40年峥嵘岁月,深圳激流泛舟,先行先试,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创新发展的时代标杆。跨入新时代,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双重叠加的战略机遇,深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将坚持“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协同发力,努力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先行示范。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全球化脚步不停

  8月6日,总部位于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戴尔科技集团在深圳又有了大动作——该企业首家为小企业和商务人士服务的企业解决方案中心正式落户深圳。这是基于戴尔科技集团的IT转型、安全转型、劳动力转型战略,为小企业和商务人士提供产品零售、解决方案、维修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体验中心。

  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跨境投资不断承压。但在此背景下,外资企业投资深圳的步伐并未停止,反而热情高涨。

  上半年,深圳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34万亿元,其中出口总额仍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2000家,吸收合同外资近8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了5.04%,外商投资企业保持良好“入深”态势。

  空中客车、埃森哲、高通、雀巢、西门子……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深圳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的效应凸显。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9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深圳投资布局。而仅在今年上半年,深圳设立外企近2000家。

  与此同时,深圳“走出去”的力度一点不小于“引进来”。截至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对外投资存量达到1450.83亿美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2024.8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689.65亿美元,均位列全国第一。

  “看着地图做生意,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去年9月,深圳出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传音手机在非洲市场占有率第一,迈瑞、理邦、开立等企业的医疗器械产品成功打入东南亚、欧洲市场……今年上半年,深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外贸总额超3000亿元,增长5.5%。

  伴随着深圳资本走向全球,深圳与世界的联系也变得愈发紧密。作为滨海城市,深圳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已达200多条;国际客运航点41个,覆盖20个国家;深圳也正积极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宝安国际机场国际客运航线通达全球60城,2019年实现了年旅客吞吐量超5000万人次和年国际旅客量超500万人次的双突破。

  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创新创意之都”▶▷

  科技创新助力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美国东部时间今年3月30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宣布,腾讯公司成为其全球合作伙伴,为联合国成立75周年提供全面技术方案,并将通过腾讯会议、企业微信和腾讯同传在线举办数千场会议活动。

  作为“科技之都”的深圳,拥有腾讯、华为、迈瑞、大疆等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疫情期间,这些科技巨头在国内和国际抗疫合作中各显神通,为全球抗疫不断提供科技设备和解决方案,展现出了深圳速度、深圳质量和深圳担当。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副院长吕建成表示,深圳对于疫情防控科研项目取消申请人年龄限制,只要有情怀、有基础、有优势就可以来申报,同时,项目中止或验收不通过,不列入科研诚信异常名录,“这是深圳最大力度鼓励攻关和宽容失败。”

  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发展环境,增强科技创新活力和产业链集聚优势,使深圳从昔日的“世界工厂”逐步迈向“全球创新创意之都”,其开放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越来越多的国际巨头,也正将自己的研发创新中心设在深圳。作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航天技术公司,2019年2月,世界500强之一、来自欧洲的航空航天巨头空中客车在深圳启用其在亚洲的首个创新中心。“深圳在硬件制造、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及其他领域独具活力。”空中客车公司首席技术官保罗·艾瑞蒙科说。

  无独有偶,去年4月,世界500强企业埃森哲在深圳启动了全球创新研发中心。该公司大中华区主席朱伟表示,深圳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从一线城市到全球城市▶▷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之前并未打算到深圳创业,但前海主打深港合作,对外开放程度很高,又有政策扶持。实地参观后,真的觉得这就是当时环境最好的创业园区之一。”“天空社”深圳公司负责人、香港青年姚震邦告诉记者。

  如果说,40年前经济特区建立,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探索;那么,10年来,前海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则承担着新时代全面对外开放的新使命。

  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近年来,前海不断加快步伐,通过建设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示范基地等措施,与香港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新格局,推动深港合作达到新高度。

  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设为引领,深圳正在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借鉴自由贸易港政策,助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同时,通过加强与港澳等湾区城市的紧密合作,以实施“湾区通”工程为抓手,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推进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民生方面享有“市民待遇”,在扩大专业资质认定范围、支持青年就业创业等方面推出更多便利措施。

  而在前海东边20多公里处,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则是另一个正在打造的“开放高地”。现如今,老皇岗口岸正式开拆,新口岸开工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皇岗口岸片区城市设计方案评审全面启动。未来,以“湾区基石、国之重器”为理念,新的皇岗口岸将成为一个“超级口岸”,同时,皇岗口岸货检区近40万平方米空间的释放,将全部用于深港科创合作。

  起步就是冲刺。瞄定“全球标杆城市”,深圳要坚持“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协同发力,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先行示范,率先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跑好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程”。

  ■链接

  罗湖口岸里的特区开放史

  “盖章的声音热闹得像放鞭炮一样。”1984年,唐祥贵来到罗湖口岸工作。在他的记忆里,位于一楼的验放大厅总是黑压压一片人,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每验放一名旅客,就要在入境文件上盖章。铁做的印章敲在木制的办公桌上,大厅里充斥着此起彼伏的盖章声。

  1978年后,中国揭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深圳也成为了连接内地与香港乃至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枢纽。而与香港新界仅一河之隔的罗湖口岸,则是连接香港与内地的“第一口岸”和全世界最繁忙的陆路口岸之一。

  从手动盖章到自助通关查验,伴随着科技化手段的日新月异,边检查验设备和旅客证件都不断更新:1986年,罗湖口岸联检大楼正式建成,首次采用了出入境分层验收的模式;1988年,我国第一套边防检查计算机查验系统在罗湖口岸港澳旅客检验通道启用;2005年,罗湖口岸在全国率先启用港澳居民自助通道查验,并于2007年开通内地居民“L签”团队旅客自助通道查验。

  “改革开放前,我们边防检查以‘防’为主,如今,变为以‘放’为主。”深圳边检总站原副巡视员陈滨说。

  近年来,罗湖口岸熙来攘往,已经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自由流通的重要通道。目前,罗湖正在制作口岸全面改造提升的相关建设规划,开启了智慧口岸建设的全新道路,全力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欧洲侨报”,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040-751021899。

今日要闻

潮头观澜丨西部大开发 形成新格局 潮头观澜丨西部大开发 形成新格局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欧洲侨报苏ICP备1707078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