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会见意大利总理

全球超80支队伍齐聚汕头,角逐“世界粤菜厨皇”

成都锦江少年“说唱俑”登台国家大剧院

成都青羊的温暖:肯德基“食物驿站”扩列 余量美食暖社区

李强会见南非总统

九寨沟景区年度游客突破700万人次

成都锦江少年“说唱俑”登台国家大剧院

发布时间: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4日电(宋路易) 近日,国家大剧院与教育部特别策划的第十八届“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绽放艺术风采激发强国力量”——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舞蹈获奖作品专场演出》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盐道街中学《说唱俑》舞蹈作品作为四川省唯一,全国唯二的中学代表节目展演成功。这群盐中少年以身为笔,以舞为墨,开启了一场跨越两千年的对话。据了解,此前《说唱俑》舞蹈作品在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斩获了全国一等奖、全国优秀创作奖。

       演出现场。锦江区委宣传部 供图

  陶俑“活”了,千年文物重获新生。

  大幕徐启,灯光如同时光隧道直通汉朝。陶俑“活”了,击鼓者眉飞色舞,舞者憨态可掬。少年们每个关节的律动,每个眼神的流转,都让千年文物重获新生。《说唱俑》的呈现堪称“三年磨一剑”,为了精准还原文物神韵,队员们专门到成都博物馆研学。领舞学生为精准复刻一个噘嘴神态,曾对着博物馆图册苦练三周,只为重现汉代工匠刻刀下的笑容。

  先锋实验,城市资源赋能教育发展。

  舞台上,孩子们化身“行走的文物”,用肢体语言激活沉睡千年的巴蜀记忆,又以现代元素重构传统叙事,让历史与未来在舞台上共振。当汉代说唱俑的诙谐姿态遇上赛博朋克的霓虹光影,当古画中的广袖长袍与现代编舞的张力相融,原本静默陈列在博物馆的汉代说唱俑通过盐道街中学银杏舞蹈团的舞蹈,被赋予了青春活力,千年民俗文化借助青春舞步得以延续和传播。从锦江河畔到全国舞台,《说唱俑》的跨越为“城市资源赋能教育发展”提供了可供全国借鉴的“成都方案”。

         演出现场。锦江区委宣传部 供图

  “非遗+美育”,穿越文化长河。

  文物需要被凝视,文化更需要被传承。盐道街中学依托成都丰富的文化资源,以“非遗+美育”探索出一条将城市文化底蕴融入教育血脉以美育赋能学生全面成长的创新路径。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构建“校馆合作”机制,与成都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成都市非遗保护中心等专业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将多方校外专业力量系统地引入校园,转化为教育素材,实现了“非遗+美育”的创造性转化。

  盐道街中学构建的“文化认知—艺术创编—表演实践”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创造了众多精彩作品,从《乖小丑》《贴门神》《学戏》到《说唱俑》,传统文化的时代活力与现代舞的青春烈焰同台共舞,文化传承与育人创新同频共振。未来,美育的种子还将继续在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让世界听见巴蜀的回声。(完)

上一篇:佛山秋假“鱼档少年”走红背后:最好的课堂在身边的烟火日常
下一篇:唐卡艺术数字化发展学术论坛 暨第二届新唐卡艺术大赛颁奖大会 顺利举办

首页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http://www.eurochinesedaily.com 欧洲侨报 版权所有